衛福部啟動醫療資訊大平台 轉診免攜病歷/目標2年內23家醫學中心電子病歷標準化、縮小城鄉差距

衛福部目標2年內完成醫學中心電子病歷標準化。 (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許多民眾換醫院就醫,因為醫院之間病歷不流通,要花費很多時間跟醫師重新描述病情、吃過什麼藥物、做過什麼治療等,衛福部昨宣布啟動「台灣醫療資訊標準大平台」,目標兩年內完成醫學中心電子病歷標準化,民眾到不同醫院看病不必再攜帶病歷,轉診就醫更便利。
衛福部資訊處長李建璋指出,目前台灣電子病歷系統有三大問題,包含資料不統一,病人資料沒有辦法流通,跨院轉診有問題;規則不統一,健保署、疾管署等各單位通報申報規則不互通,譬如每次健保調整支付標準時,各家廠商須重寫程式,醫療院所要多付一筆錢;應用程式不統一,無法擴散全台使用。
減少診療錯誤 提升服務效率
李建璋指出,「台灣醫療資訊標準大平台」,有三大核心發展方向。首先是資料統一,導入國際醫學資料標準FHIR(Fast Healthcare Interoperability Resources),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子病歷(EHR)標準。
其次是導入國際規則的標準語言程式CQL(Clinical Quality Language)技術,建立「規則圖書館(Rule Library)」,統一健保申報、醫療品質評估與診療準則。透過CQL,醫療機構可自動檢查診斷與處方是否符合規範,減少錯誤並提升行政與醫療服務效率,強化照護。
再來則是應用程式統一,利用國際應用程式標準SMART,打造類似Google Play商店及蘋果App Store的平台,讓醫療機構自由下載與應用人工智慧(AI)技術,提高臨床決策與醫療效率。
資料加密 駭客竊取也無法使用
李建璋指出,大平台將推動醫療數據標準化,促進跨院資料交換,拚兩年內廿三家醫學中心,包含性別、年齡、身高、慢性病、用藥、抽血等常用一○九個欄位項目,均可相互流通病歷資料,同時也會輔導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基層診所與衛生所,建立平台縮小城鄉差距。在資安方面,亦會請醫療院所做好加密工作,讓駭客即使竊取資料也無法使用。
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表示,短期目標是兩年內完成醫學中心電子病歷標準化,就如同每輛車車體不同,但有一樣的底盤,讓民眾到不同醫院看病不必再攜帶病歷,轉診就醫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