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包容科技成果》AI轉譯身障失語 長照送餐APP吸睛
國科會推動「包容科技」並發表階段成果,目標讓科技進步普及每一個角落,建構更友善環境,幫助台灣高齡、身心障礙者及偏鄉弱勢等族群。 (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面對未來高齡社會及更多弱勢權益保障,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國科會昨發表「包容科技」計畫階段成果,有各種APP協助長照互助喘息及弱勢送餐,也有團隊偵測膝蓋判讀長輩行動力,與用AI促進原住民語保存,AI轉譯障礙者語言,幫外籍看護與長輩翻譯印尼語及台語等,實現包容全族群願景。
印尼語台語雙向翻譯 助看護與長輩溝通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志柔表示,去年國科會啟動以包容為導向的科技計畫,分類為三主軸:科技嘉惠高齡及障礙者、AI促進語言轉譯及溝通、科技平台建構數位包容等。國科會人文處長蘇碩斌說,計畫三年期,年投入約一億元,管考應用,服務各部會機關政策或在地需求。
智慧護膝偵測膝蓋 判讀長輩行動力
如成大副教授蔡美玲團隊關懷長者,研發AI偵測長輩行動,可在社區快速檢測,長輩只要起立蹲下五次,即可查出關節或肌力衰退與否,再結合復健四式動作、智慧護膝、APP遊戲等,減緩關節惡化甚至恢復行動力。
台北大學電資學院長張玉山說,團隊成員黃瀚勳有遺傳性痙攣性下身麻痺及吶語症,難以口說溝通,為了學生,七年前開發「ezTalk」的AI軟體辨識其聲調片語,再轉譯成文字及語音,辨識度達八成,未來朝開發APP讓更多人受惠。
暨大送餐APP 日服務3千老人
暨南國際大學研發長戴榮賦說,四年前社福團體提送餐難題,經團隊蹲點四年,開發「銀向時光」送餐管理系統軟體,自動化管理訂餐配膳、GPS地圖、關懷紀錄,減輕人力及九成行政作業,完成每日近三千名老人送餐服務。
國科會副主委林法正表示,科技進步需普及每一個角落,讓公民受益,將運用科技建構更友善環境。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說,全台障礙者一二二萬多人、高齡四四三萬多人,感動科技力量改善人民生活。
台北大學電資學院長張玉山(右)表示,團隊成員黃瀚勳有遺傳性痙攣性下身麻痺及吶語症,難以口說溝通,7年前開發「ezTalk」的AI軟體辨識其聲調片語,再轉譯成文字及語音,辨識度達8成。(記者吳柏軒攝)
成大生理學科團隊開發「高齡者行動偵測」,用AI直接在社區普及式幫長輩檢測膝關節與行動力是否衰退。(記者吳柏軒攝)
暨南國際大學研發長戴榮賦團隊開發「銀向時光」送餐管理系統軟體。(記者吳柏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