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就醫逾1.7萬人次 月底進高峰

腸病毒感染一般會引起咽峽炎、手足口病。(施勝桓醫師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達一萬七五八五人次,衛福部疾管署預估最快五月底、六月初進入高峰期,醫師提醒,腸病毒可存在口水與大便長達三個月,症狀都好了也不代表不會傳染,建議持續落實手部衛生。不過,大量病毒期為發病頭二週,只要期間適當請假休息,與其他學童隔離即可。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腸病毒疫情通常四月起上升,六月達高峰,目前即將進入高峰期,但疫情算平穩。
呂俊毅也說明三大迷思,首先,不是沒發燒就沒傳染力,若仍有喉嚨破、手腳水泡、紅疹等症狀,顯示仍有大量病毒,即使症狀緩和,病毒可能存在口水、大便,時間可長達三個月,建議要持續落實手部衛生。不過,傳染力最強仍是急性期,故發病頭二週要減少與其他學童接觸,避免大量散播。
其次為吃冰,呂俊毅指出,有時醫師建議家長可給食慾不佳的病童吃冰涼食物,甚至是冰淇淋,僅是緩和喉嚨痛及補充一點能量,不可以治療腸病毒。
三是嬰幼兒不出門,呂俊毅說明,病毒無孔不入,嬰幼兒不出家門,但家人可能把病毒帶回家,尤其成人染病常無症狀,建議返家要更換衣物、洗手、漱口。
呂俊毅強調,大部分腸病毒會痊癒,家長不用過於擔心,但要注意有無重症前兆,包含活力不佳到昏睡不醒、手腳無力、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的肌躍型抽搐等。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上週就診人次較前一週略降,但校園仍有二七九班停課,須持續觀察。今年累計兩例重症,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及A10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