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製光纖陀螺儀 學界科研成功創業

中央大學教授陳啟昌團隊累積10多年的科研,如今成功提出國內唯一商轉成功製造的光纖陀螺儀,已與國內航空大廠合作試量產。(鍾宏彬提供)

中央大學教授陳啟昌團隊累積10多年的科研,如今成功提出國內唯一商轉成功製造的光纖陀螺儀,已與國內航空大廠合作試量產。(鍾宏彬提供)

2024/05/10 05:30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國科會推動「科研創業計畫」,十三年投入四十八億元,孵化一九○家新創公司,募資逾百億元,昨起兩天舉辦「商業開發培訓營」,找來成功案例分享,包含累積十餘年科研,成功開發出國內唯一商轉成功的光纖陀螺儀,以及先進技術可回收八十%鋰電池等,展現科研新創亮點。

國科會13年投入48億 孵化190家新創公司

台南大學教授張家欽表示,鋰電池回收現行多採破碎方式,不僅具有危險性,回收產物也易混入雜質不利使用,團隊開發完全回收技術,低耗能、高安全性來分離正負極材料與電解液,總回收率已八十%,並高度回收鎳、鈷、銅等高價金屬,未來擬投入再生鋰電池的開發,達到節能減碳目標。

而互宇向量公司執行長鍾宏彬則介紹光纖陀螺儀,該科技多與GPS搭配,沒訊號也能讓載具「自我定位」,早年技術管制且價格昂貴,台灣民間由中央大學教授陳啟昌團隊十多年科研,成功提出唯一商轉成功製造的光纖陀螺儀,已與國內航空大廠合作試量產,可用在國防、航太、海事、航空等領域,包含無人機、無人載具、小型衛星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