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新北》緬甸僑民楊萬利 推動滇緬美食當志業

鳴個喇叭工作室透過刊物介紹緬甸美食。(記者甘孟霖攝)

鳴個喇叭工作室透過刊物介紹緬甸美食。(記者甘孟霖攝)

2023/08/21 05:30

記者甘孟霖/專題報導

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因為有許多緬甸、中國雲南的僑民聚居,因此有「緬甸街」之稱,走入當地彷彿置身在異國,到處都有稀豆粉、粑粑絲等滇緬美食;緬甸僑民楊萬利在十歲時跟隨父母搬遷至此,她發現很多台灣人對這裡感到好奇,但因文化差異而衍生誤解,她創立「鳴個喇叭文化工作室」,透過導覽、刊物及Podcast等媒介,向大家介紹成長的地方。

中和華新街 有「緬甸街」之稱

一九六○年代,緬甸軍政府上台後,政局、經濟動盪並出現「排華潮」,許多緬甸僑民離鄉背井來到台灣,在現在的中和南勢角捷運站附近的華新街形成聚落。楊萬利十歲來台,就讀小學、國中時為了適應校園生活,她怒力讓自己像個「台灣人」,刻意隱藏身分雖然融入同儕,但她也感覺距離原本的「自己」越來越遠。

「緬甸街」是許多滇、緬僑民的心靈慰藉地方,楊萬利起初覺得這裡像是「仿冒的」,直到二○一七年她重回緬甸後,才驚覺幼年時模糊的家鄉經驗原來與華新街的味道幾乎一樣,她確認華新街就是緬甸街無誤,回台後拼湊出歸屬感。

楊萬利決心把「推廣緬甸街」當成志業,她與友人姚羽亭共同成立「鳴個喇叭文化工作室」,鳴個喇叭是緬甸語「Mingalar par(意指你好)」的諧音,她們想透過諧音表達緬甸街民的熱情與善良。

美食為媒介 出刊物導入滇緬文化

此外,楊萬利、姚羽亭認為,美食是認識地方文化最好的媒介,除了在刊物上介紹滇緬美食,文化導覽的面向也納入宗教、節慶、移民歷史等,讓大家更了解。

楊萬利(右一)透過實地導覽,介紹華新街。(鳴個喇叭文化工作室提供)

楊萬利(右一)透過實地導覽,介紹華新街。(鳴個喇叭文化工作室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