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環團憂慢性累積 衝擊生態

日本民間社會也反對氚水排放,呼籲日本開放第三方機構監測。圖為311強震12週年時的抗議活動。
(歐新社)

日本民間社會也反對氚水排放,呼籲日本開放第三方機構監測。圖為311強震12週年時的抗議活動。 (歐新社)

2023/04/09 05:30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日本規劃夏季排放含氚核廢水入海,且排放期將長達廿、卅年,雖採海水稀釋淡化降低環境衝擊,但環保團體仍擔憂,如同早年核子武器試爆導致輻射塵遍布全球,或塑膠製品濫用使全球環境塑膠微粒無所不在,含氚廢水亦恐透過累積效應,造成大自然整體氚含量增加,進而衝擊生態。

經大海稀釋 非常難監測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認為,日本海排含氚廢水計畫雖然通過國際原子能組織(IAEA)認可,並採稀釋入海,年排放量維持過去福島核電廠運轉時的核廢水排放量上限(一年廿二兆貝克),但事情不是那麼簡單,氚水排放經過洋流、大海稀釋,非常難監測,將會是史無前例的衝擊。

崔愫欣舉例,如人類大量使用塑膠,現今塑膠微粒在環境已無所不在,九○年代的核子武器試爆,也導致輻射落塵遍布全球,氚水海排亦同,當下沒有立即輻射超標,但未來廿、卅年持續排放,經年累月下,將導致全球海洋逐漸堆積氚核種含量,包含海洋底泥、生物累積等,更何況氚只是核廢水處理不掉的核種,未來日本核廢水是否均質稀釋?是否恐排放其他輻射更高的核種廢水?都須關注。

崔愫欣說,日本民間社會也反對氚水排放,呼籲日本開放第三方機構監測,並提供排放數據,民眾雖不用立即恐慌,但仍要關注全球海洋環境是否長期受到威脅。

針對日本氚水監測,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蔡中岳認為,原能會目前半年或每季一次的監測頻率不太夠,應拉高密度,台灣預警標準比全世界嚴格是好事,但更應與國際串連取得其他國家的監測數據,提早告知漁民不要捕撈污染區域的漁獲。港口漁獲抽驗頻率也要加高,公部門在含氚數值檢驗把關嚴格,不要讓污染漁獲進入市場,消費者也較能安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