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研究發現/口罩老化分解 形成數十億顆塑膠微粒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口罩因為會和人體接觸,本身確實會有微生物存在或致病原,但是口罩分解後的塑膠微粒是否會變成病毒傳播途徑的證據並不明顯(資料照)
是否成病毒載體或影響人體健康 專家:都要再研究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為了防止病毒、細菌感染,人類會配戴口罩防範,但有國外研究指出,口罩老化分解後會形成數十億顆塑膠微粒,而這些微粒也可能會成為病毒的載體,不過,國內專家對此表示,是否成為病毒載體還要進一步研究。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昨舉行「塑膠微粒線上記者會」,邀請專家分析對人體健康影響,中國醫藥大學藥妝學系助理教授李宥萱表示,全球統計,每個月使用約一九四○億個拋棄式口罩和手套,另有研究發現,口罩老化後會向環境釋放數十億顆塑膠微粒,甚至有專家推測,這些塑膠微粒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載體,但塑膠微粒是否會成為病毒載體還要進一步研究,建議民眾口罩最好丟進垃圾袋,勿隨意丟棄。
而塑膠微粒的危害,李宥萱說,自己團隊曾發現,塑膠微粒會讓小鼠肝臟脂質代謝紊亂,不過塑膠微粒對健康的影響研究仍缺乏,也無系統性完整評估研究,可用數據有限。
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邱惠雯指出,塑膠微粒可透過皮膚、呼吸、食用攝取等方式進入人體,目前還無法精準得知人類在不同的生活背景與環境下,暴露不同狀態塑膠微粒的濃度。
邱惠雯說,目前針對不同種類的塑膠微粒研究還在進行中,雖然動物實驗可看到其對健康的風險,像在小鼠實驗中發現其對神經、肝臟代謝、腎臟等有影響,但動物試驗或毒理實驗中所使用的塑膠微粒濃度,並不代表實際人體在大環境暴露接觸的濃度,需先知道暴露特性與來源,才有辦法進一步了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但仍建議民眾盡量少用塑膠製品,塑膠微粒則須全球共同解決。
專家︰口罩顏色向內折丟垃圾桶 丟完要洗手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口罩因為會和人體接觸,本身確實會有微生物存在或致病原,但是口罩分解後的塑膠微粒是否會變成病毒傳播途徑的證據並不明顯,最重要的是口罩使用後若要丟棄,先提口罩兩側的耳掛繩,將白色防護層向外反折,有顏色面向內,再丟棄至一般垃圾桶,丟完再用洗手乳(液)洗手即可。
三年新冠疫情下來,民眾養成戴口罩習慣,也防止病毒、細菌感染,不過,有國外研究指出,口罩老化分解後會形成數十億顆塑膠微粒。(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