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花東 明年擴大胃癌篩檢
國健署去年在花東和原鄉做胃癌防治研究,利用碳13尿素呼氣檢查看是否有感染胃幽門桿菌。 (國健署提供)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繼大腸癌、乳癌、口腔癌和子宮頸癌「四癌」篩檢後,衛福部預計明年三月公布適用LDCT篩檢肺癌的高風險族群;衛福部長陳時中更透露,預計明年擴大在花東、原鄉地區做「胃癌」篩檢。
去年試辦 發現幽門桿菌感染率偏高
衛福部去年在花東地區執行「胃癌防治試辦計畫」,醫護人員替一千名原住民做碳十三尿素呼氣檢查,檢驗是否感染胃幽門桿菌。結果發現有六成陽性個案,較一般民眾的四成感染率更多。
衛福部發現狀況不妙,認為感染胃幽門桿菌比例太高,決定擴大做胃癌篩檢,以花東地區原住民和高風險族群為主。
根據原住民族人口及健康統計年報資料,胃癌是原住民族十大癌症死因第三名,而在所有胃癌個案中,有九成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若未改善,可能因慢性發炎後進展成胃癌。
陳時中說,其實用碳十三尿素呼氣檢查很容易,且若發現有胃幽門桿菌感染,用藥治療也相對便宜,明年打算先在花東和原鄉地方試辦篩檢,看成效如何再評估是否擴大。
胃癌長年在國人十大好發癌症排行中,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資料,二○一六年約有三千六百名新患者,但發生數和發生率已逐年下降。
經口傳染是幽門桿菌的主要傳染方式,不乾淨的飲水、食物、唾液都有可能因此感染,且常有家庭群聚感染的現象。國健署提醒,消除胃幽門桿菌雖能減少胃癌發生的風險,但要遠離胃癌,還是得從生活做起,包括少吃醃製及煙燻食品、多蔬果、戒菸、節酒、避免共用餐具、規律運動,有胃癌家族史的民眾應定期接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