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小葉欖仁大道「剃光頭」 引發正反意見爭論
小葉欖仁被「剃光頭」,民眾嘆美麗盡失。(記者顏宏駿攝)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彰化縣北斗鎮光前路有一段長約500公尺的小葉欖仁樹大道,多達40棵的小葉欖仁樹原本綠葉扶疏、枝繁葉茂,是民眾散步運動好去處,但日前慘遭公所「剃光頭」,有民眾反應,道路景觀盡失,失去遮蔭功能,修剪者毫無美學和環保的觀念,但當地居民說,小葉欖仁樹長得快,落葉掃不完,如不如此,年年都要修剪。究竟要小修剪還是「剃光頭」兩派意見針鋒相對。
公所表示,公所對於小葉欖仁樹有一套修剪的規則,但此次的修剪是因當地里民要求「盡可能剪短」。
當地里長陳傳富表示,這條小葉欖仁樹大道沿線的居民不多,但因為小葉欖仁長得快,之前小修一下,馬上又「枝繁葉茂」,一到冬天落葉永遠掃不完,另外道路旁有水溝,落葉經常造成水溝堵塞。他強調,雖然這裡吸引民眾前來運動、散步,但小葉欖仁帶給在地居民莫大困擾,其次,「大修剪」可以節省公帑,修一次可以撐3年,但「小修剪」則要年年修剪。
反對「大修剪」的李姓民眾說,小葉欖仁的樹形原本很漂亮,還可以遮光,大家都喜歡去運動,這是一條很美的景觀道路,但「剃光頭」後,美麗盡失,他來此運動時望著殘景只能「仰天長歎」。
縣府表示,「剃光頭」是錯誤的修剪,各鄉鎮都訂有路樹的修剪規則,但負責修剪的廠商為了省事,發包的公務承辦人員又沒有要求的話,就會直接用截幹的方式修剪,但是截幹修剪對樹木傷害大,往往會導致枝條枯死、腐爛,且在切口產生不穩固的叢生枝條,未來變大仍舊有潛在危險。
縣府說,適當的修剪法,是在林木幼小時就修飾樹形,透過樹幹截剪穩固樹形結構,再修枝移除不良枝條,至少在樹冠下方,應保留2輪的枝條,才可維持好看樹形,讓樹木健康生長。除了不當的截幹式修剪,有些樹木修剪後僅留頂層樹冠一再往上生長,變成樹冠過高的獅尾式修剪法,也是錯誤的例子。
這是同路段修前前的小葉欖仁樹。(民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