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澎湖特有清明習俗 大蛤包飯逐漸式微

澎湖清明消失的特色美食大蛤包飯,現偶在活動與餐廳看見。(記者劉禹慶攝)

澎湖清明消失的特色美食大蛤包飯,現偶在活動與餐廳看見。(記者劉禹慶攝)

2023/04/04 11:13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開發歷史早於台灣本島的澎湖,因地理位置阻隔,保留較多中原文化及就地取材習慣,發展出冬至雞母狗、清明大蛤包飯特有的習俗,但因時代變遷,雞母狗及大蛤包飯逐漸轉型,成為觀光特色食品。

澎湖傳統清明祭祖不同於台灣吃春捲潤餅祭祖,反而是大海的恩賜大蛤包飯,大蛤是澎湖潮間帶常見的產物,清明節澎湖婦女將大蛤挖開後填入糯米,以麻線綁好固定蒸熟。清明掃墓以「大蛤包飯」緬懷先人,祭畢食用,再將蚌殼置於墳上。關於此項習俗,有象徵脫殼改運的說法,表示此墳有後人祭掃,延續香火者。

由於近年來澎湖潮間帶大蛤不易尋覓,加上澎湖縣政府大力推動火葬文化,鼓勵民眾撿骨入塔,上墳掃墓減少,讓大蛤包飯習俗逐漸式微,成為許多中生代以上澎湖居民記憶中家鄉美食,現在只剩下部分餐廳還推出大蛤包飯應景,偶爾能在餐廳中享用的佳餚,但要事先預約,有時可遇不可求,但沒有預約就不會出現在菜單上。

針對大蛤包飯式微,澎湖縣政府相關單位已重視此一問題,種苗繁殖場已著手復育大蛤苗放流,另一方面也尋找耆老或老師傳授大蛤包飯技巧,將傳統文化技藝傳承給下一代,希望讓大蛤包飯習俗世代永續,澎湖後代子孫也能享受到先祖流傳的美食,並透過活動進行宣導,菊島跨海馬拉松美食就曾出現大蛤包飯攤位。

大蛤包飯使用的大蛤,有一定的大小與規範。(記者劉禹慶攝)

大蛤包飯使用的大蛤,有一定的大小與規範。(記者劉禹慶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