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種苗繁殖場忙育種還要兼推傳統美食
大蛤包飯是澎湖清明節傳統美食,近年來逐漸式微。(記者劉禹慶攝)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昔日潮間帶常見的大蛤,近年來因觀光蓬勃發展,潮間帶過多人為干擾,導致數量銳減,連帶使傳統澎湖美食大蛤包飯也罕見,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種苗繁殖場除了積極育種放流外,今也邀請許曉華講解大蛤包飯,並實際操作體驗。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今日辦理澎湖與大蛤的海洋講座,活動中除展示大蛤育苗成果外,並邀參加人員共同參與「大蛤包飯」,體驗澎湖傳統飲食文化。另外農漁局致力於研究濾食性貝類量產技術,去年大蛤量產上有重大突破,當年11月已於澎湖海域進行全台首次放流,因貝類移動性小,容易被捕捉,所以放流地點以不公開為原則。
根據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種苗繁殖場資料,去年已放流25萬顆,今年已育苗2-3公分大蛤一批,今日配合大蛤包飯體驗活動進行放流,場長藍亞文表示,大蛤成功育苗後,除放流於澎湖海域外,也著手規畫輔導漁民養殖,可能仿效文蛤中間育成方式,在海中先箱網養殖一段時間,以提高育成率,希藉由產業輔導,減緩海洋捕撈之壓力,增加漁民收益。
另外代表澎湖傳統清明節美食的大蛤包飯,近年來已漸漸式微,逐漸走入歷史,主因是大蛤減產,加上作工繁複,現代納骨塔又取代傳統墓葬習俗等,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種苗繁殖場展開復育工作後,族群數量可望提升,因此也請來許曉華老師,傳授傳統大蛤包飯製作法,讓下一代傳承大蛤包飯美食製作技術。
大蛤包飯保有原來的蛤肉,觸腳仍相當明顯。(記者劉禹慶攝)
大蛤包飯體驗活動,年輕的母親帶者幼子前來體驗。(記者劉禹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