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用法律角度談疫情 台北大學辦論壇匯集專家省思

台北大學校長李承嘉出席台北大學法學論壇上台致詞。(記者塗建榮攝)

台北大學校長李承嘉出席台北大學法學論壇上台致詞。(記者塗建榮攝)

2022/10/22 22:32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在台灣歷經2年多的抗疫,民眾生活開始回歸常軌之際,相關防疫法制應如何調整修正,成為重要議題,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院今舉辦「2022台北大學法學論壇」中,匯集產學研等領域專家,暢談後疫情時代法治社會應有的堅持與調適。

台北大學校長李承嘉表示,法律系已經創立70年,也為台灣法界培育無數人才。而最近幾年影響生活的重大事情包括氣候變遷、疫情、戰爭,其中疫情幾乎讓所有人都身陷其中,感受強烈,在台灣來說,過去討論比較多是從公衛角度,比較缺乏法學角度討論,因此能透過論壇從法學角度探討特別有意義。

前副總統陳建仁則以影片致詞,指出台灣的防疫成果,受到國際肯定,是因為借鑑當年對抗SARS的經驗,政府對相關法規進行盤點,奠定防疫體制的基礎,並強調依法行政與透明公開,對於防疫的重要性,因此透過多重管道的公開說明,使民眾了解自身的權利義務也更加信賴政府。

此外,陳建仁說,經由法律授權運用數位科技防疫,在個人隱私與公共利益間取得平衡。政府的良善治理與民眾良好的公民素質才造就今日台灣可控的防疫成果。而在疫情受到控制的今天,正可去檢驗各項防疫措施是否符合比例原則精神,以及相關法規是否有更細緻修正的必要。

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所長李建良則發表主題演說,剖析法律制度如何一方面有效因應疫情、二方面又能符合正義的要求。最後他也強調,唯有守住民主防線,建立合於法治的應變常制,人權才能在不斷去而復返的疫情中,得到確保。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說,社會的無形進步基礎為民主素養與法治精神,依法方為創新創值的根本,而於無先例但不違法的情形下,領導人應勇於任事,為人民解決問題。相較於法治所求的絕對公平,領導人應追求相對的利益動態平衡,不斷調整以持續進步,並在面對疫情時建構更堅韌的系統,這樣的防疫法制,才能合乎其所提倡的「王道理念」的核心精神,達成「永續經營、創造價值、利益平衡」的理想。

台北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郭玲惠則指出,疫情映照出勞動法令的落伍不足之處,包括確診與職災的認定、醫療人員的退避權、遠距工作的工時與工資等面向,均有大幅修訂的需要,「只有讓勞工安心的防疫政策,才能讓企業放心;政府防疫讓勞工安心企業放心,社會全體自然寬心」。

台北大學法律論壇,前副總統陳建仁預錄視訊致詞。(記者塗建榮攝)

台北大學法律論壇,前副總統陳建仁預錄視訊致詞。(記者塗建榮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