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灃食基金會攜手教師 成立「飲食教師種子平台」

賽事評審長、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教授林如萍表示,教師設計教案要「問一個好問題」和「設計出好任務」。(灃食教育基金會提供)

賽事評審長、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教授林如萍表示,教師設計教案要「問一個好問題」和「設計出好任務」。(灃食教育基金會提供)

2022/08/25 17:35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食農教育法」立法之後,教師們要如何在校園中落實飲食教育,引發關注。灃食教育基金會將成立「飲食教師種子平台」,和灃食食育教師大賽得主團隊,一同建構對未來飲食教育的夢想,鼓勵更多人投入飲食教育。

2022灃食SUPER食育教師大賽日前落幕,進入總決賽的團隊與首屆得獎老師進行食育教師交流研習,分享彼此對飲食教育的想像。

賽事評審長、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教授林如萍說,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可秉持「食為先,農為本」原則,以學生為主題,進行正向教學,建議不要貪心,記得兩個心法「要問一個好問題」及「設計出一個適合學生發展階段的好任務」,透過行動,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出好的飲食素養能力。

林如萍分析,今年參賽作品融入在地食農與飲食文化為主軸,讓「吃在地、食當季」不再只是口號;許多團隊也運用探究、生活對話及實驗方式,讓教學回到以「學生」為主題,培養孩子從實做中學習飲食知識的自主性。

林如萍說,評審也發現許多團隊教案注入更多跨領域的學習策略,讓教材使用有更多想像空間,加上疫情導致的居家課程,意外讓家長有機會跟孩子一起互動參與,成為學習過程的重要角色,讓今年參賽教案的內容豐富多元,也看得見老師們的創意及努力。

林如萍說,大人與其規定孩子不要吃什麼,不如鼓勵他們可以多嘗試,善用校園中的營養午餐時光,可以讓午餐變得好好吃,更要好好的跟孩子一起吃一頓午餐,藉由簡單的食農體驗,讓吃變得有趣,自然能夠讓飲食教育融入教學現場,結合不同的科目領域。

台中永安國小老師甘孟娟說,期待和這群熱情的老師一起在飲食的路上攜手前行;桃園永安國小附幼老師陳美尹說,研習活動比決賽更精彩,讓她收穫滿滿,回去後會更努力投入飲食教育,也會號召更多人一起加入。

食農教育法立法後,灃食教育基金會攜手教師群,建立「飲食教師種子平台」。(灃食教育基金會提供)

食農教育法立法後,灃食教育基金會攜手教師群,建立「飲食教師種子平台」。(灃食教育基金會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