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46年前以文會友 民副聯誼會10文友再重逢當網友

以文人為主的民副文友聯誼會,闊別46年再舉辦聯誼會,故人相聚,談起文學仍然意氣風發。(記者陳冠備翻攝)

以文人為主的民副文友聯誼會,闊別46年再舉辦聯誼會,故人相聚,談起文學仍然意氣風發。(記者陳冠備翻攝)

2021/01/16 17:56

〔記者陳冠備/彰化報導〕久別重逢情誼濃!民國60年代,一群愛好寫作的年輕人經常在台中市民聲日報副刊上發表作品,最後乾脆組成民副文友聯誼會,切磋交流,後來這群文友各奔前程,也斷了聯繫,已有46年不再舉辦聯誼,如今拜網路發達之賜,有人找出10位當年文友,今天齊聚一堂,大家談起文學依然意氣風發,豪情不減當年。

出席的10位文友分別來自彰化、南投、台中、台南等地,包括時任民副文友聯誼會主席吳東興、民聲副刊助理編輯馬水金以及作家鄭清和、魏秋信、陳義丁、范智雄、楊正雄、張舒亞、江正義、林文龍,其中楊正雄已83歲,仍然熱情與會,文友們久別重逢,無所不談,尤其聊到當年寫作的種種趣事,笑聲滿堂。

馬水金說,他當時擔任助理編輯,也愛寫作,當時文學起飛,許多年輕文友將創作投入「民副」,讓這塊園地得以茁壯,讓他相當感動,為了聯繫大家情誼,當時報社還史無前例舉辦一場盛大的民副文友聯誼會,邀請到場文友超過百人,大家無門戶之見,秉持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信念,相互砥礪切磋。

馬水金說,後來這群文友因各種因素各奔東西,幾乎聯絡不到,幸好現在網路發達,再靠著作家鄭清和還保存的民國67年編印的「民副文友通訊錄」及吳東興幫忙,陸續找到10位失聯的文友,決定再舉辦一次民副文友聯誼會。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吳東興特別引用唐代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詩句形容這次聚會難得,他說,當年大家都是20出頭的年輕寫手,浮雲一別再相聚,竟然已46年,大家已髮上飛霜,變成為阿公阿嬤,對人事變遷及歲月不饒人感到不勝唏噓,不過一談到文學,大家又燃起鬥志,彷彿又回春了,而在寒冬之際,老文友重逢,更顯一片暖呼呼。

作家鄭清和還保存的民國67年編印的「民副文友通訊錄」,得以找到多位失聯文友。(記者陳冠備翻攝)

作家鄭清和還保存的民國67年編印的「民副文友通訊錄」,得以找到多位失聯文友。(記者陳冠備翻攝)

民聲日報副刊46年前曾舉辦一場盛大的民副文友聯誼會,當時聯誼會紀錄曾被完整收藏。(吳東興提供)

民聲日報副刊46年前曾舉辦一場盛大的民副文友聯誼會,當時聯誼會紀錄曾被完整收藏。(吳東興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