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米其林指南揭密 「台灣味」更獲青睞
被譽為美食界聖經的米其林指南登台第2年,今天公布「2019台北米其林指南」,觀察「台灣味」更獲米其林青睞。(記者胡舜翔攝)
〔記者陳宜加/台北報導〕被譽為美食界聖經的米其林指南登台第2年,今天公布「2019台北米其林指南」,觀察「台灣味」更獲米其林青睞,新進榜與晉升的餐廳,均標榜使用台灣在地食材、發展台灣特色料理,蟬聯3星寶座的頤宮也相同,成為台灣美食趨勢。
今年共計5家餐廳新進榜,除了首度入榜就摘下2星的鰭天本是日式料理;另外4家摘下1星的IMPROMPTU BY PAUL LEE、LOGY、山海樓、台南擔仔麵,均採用台灣在地食材,或融合中西方料理特色,令人驚艷。
IMPROMPTU BY PAUL LEE主廚李皞舉例,主菜曾使用南投放牧黑豬,並試驗不同調味方式,包括乾式熟成不同天數,最後全體員工一致覺得好吃才放上菜單。
他說,最喜歡的台灣食材是葉菜類,也是台灣人在地生活最基本的食材,包括空心菜、山蘇、水蓮等常見青菜;另外,過去他主持Taste Lab餐廳,推出的「雞皮疙瘩」,一咬就能吃出台灣街頭鹽酥雞的經典滋味。
首度摘星,李皞說,當然開心,米其林肯定餐廳整體規劃、裝修、動線,所有辛苦獲得肯定,對於團隊是莫大鼓勵,摘星後第一件事,就是開幾瓶香檳慶祝。
他也說,打開門做生意都有壓力,把自己該做的東西做好、讓客人滿意。開餐廳從來不是為了有沒有星,建議廚師找到自己想走的路,不要因為挫折而放棄。
同樣首度摘星的山海樓,行政主廚蔡瑞郎表示,食材堅持安心、永續,並傳承台灣30年代台菜老滋味,復刻當時飲食習慣與味道,使用台灣原生種,例如原生種雞、黑豬,更延請老師傅指導,有的師傅已經90歲。
他說,30年代台菜特色在於使用天然原料與原生種,烹調手法、味道與口感呈現方式與現今台菜差異性大,調料也更單純,不添加任何調味劑或味精,呈現原汁原味。金銀燒豬、掛爐燒雞、山海豪華拼盤均為招牌菜色,原生種機運動量充足,肌肉顏色也比較深。
今年由1星晉升2星的RAW主廚黃以倫也說,RAW身為法國餐廳,但菜色調整使用更多台灣有故事的食材,例如台灣豆腐、烏骨雞、甚至西瓜、傳統麵筋等,重新定義法國料理,全新表現。他也認為,台灣的海鮮、菇類品質都非常好,台灣農產品也一直在進步。
他說,進步摘下2星後,一樣每天做一樣的事,但自我要求高,也希望每天發掘新的食材,每年多次更換菜單,希望做得更好,但獲得米其林肯定也很開心。
君品酒店頤宮中餐廳今年蟬聯3星寶座,主廚陳偉強透露,用心挑選食材,想辦法將傳統味道放進菜餚中,他最喜歡台灣農產品,可以同時吃到北部、南部特產,尤其蔬菜、水果類,其中他最喜歡使用四季豆。
他坦言,當然會擔心掉星,也造成壓力,去年摘星是驚喜意外,今年是壓力中的驚喜,未來將發揮平常心做好每道菜,有自信每一道菜都用心去料理。他也建議,現在年輕廚師要更刻苦耐勞,才能有很大的進步,過去廚師沒人看得起,如今風水輪流轉,做一道菜要美觀、好吃,宛如藝術家工作,他也在持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