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黑鮪保育會高雄登場 日本等8國討論可捕量

南方黑鮪保育委員會(CCSBT)「第21屆延伸科學委員會」會議於高雄舉辦,圖為前鎮漁港鮪延繩釣船。(記者黃旭磊攝)
[記者黃旭磊/高雄報導]南方黑鮪保育委員會(CCSBT)「第21屆延伸科學委員會」會議今(5日)起於高雄舉辦,我國第3度主辦這項會議,今年有包括日本在內8個會員國參與,討論南方黑鮪(SBT)可捕量配額。
南方黑鮪俗稱「油串」,有別於俗稱「魠樂」或「黑黯鯧」的北方黑鮪,為我國遠洋漁船在印度洋等3大洋所捕獲之季節性魚種,由於數量急遽減少,我國於2002年8月30日正式加入成為CCSBT延伸委員會(EC)及延伸科學委員會(ESC)會員,會員國訂定可捕量以利魚種永續。
會議今起進行到10日,包括日本、澳洲、紐西蘭、韓國、印尼、歐盟、南非及我國等會員國,及獨立科學家約50人與會。
漁業署副署長黃鴻燕表示,委員會採取總量管制方式,依據魚種資源狀況訂定全球總可捕量(Total Allowed Catch,TAC),再分配各國漁獲配額方式,組織並聘請國際知名的外部科學家參與,避免因評估差異大引發爭議。
與會人士說,今年會議將訂定2018年至2020年總可捕量的管理建議,以利年會討論,並將訂定保育與管理措施決策之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