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試所復育海草 澎湖復育海域增長近50倍
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冼宜樂,向民眾說明示範如何種植海草。(資料照)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全球海草面積持續減少,每半小時就以1個足球場的速度流失,相較1930年,全球已減少30%的海草面積,農業部水試所持續投入海草床修復與保育,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2014年改良海草移植根狀莖法後,在澎湖通梁淺坪海域種植60平方米海草,目前已增長近50倍。
聯合國於2020年將海草生態系統納入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和生物多樣性公約(CBD),並將3月1日訂為世界海草日,希望提高民眾對海草床生態系統的認識,也推動與促進海草修護與養護,我國水試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多年前海草床修復與保育研究,2014年更改良海草移植的方式,於澎湖海域復育,除了在通梁淺坪海域取得成果外,也在2022年於重光海域協助澎湖縣府劃設台灣首次以復育海草為目的的保護區,可增加漁業資源並提高海洋生物多樣性。海草也是重要的藍碳來源之一,水試所表示,為擴大海草復育效益,今年將與中國信託金融公司合作推廣海草復育與推廣,並舉辦「世界海草日-澎湖宣言」活動,另外也因應2050淨零碳排政策,水試所也與海大與高科大合作,探討不同時期復育所形成的海草床增匯效益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