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不一定「橫著走」!揭開擬綿蟹神秘面紗

螃蟹不一定都是「橫」著走,擬綿蟹就能直行。(吳宏瑋提供)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一般人認為螃蟹「橫」著走,但在深海就有1種螃蟹可以直立行走,這就是擬綿蟹,因應環境需求自然演變。澎湖一名漁民出海作業,意外捕獲1隻擬綿蟹,由於外型奇特,不知能否食用,因此上網求助網路大神,意外揭開擬綿蟹的神秘生態面紗,最後漁民送交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
擬綿蟹主要分布在較深的底拖漁場(水深30-50m)環境,據了解是目前綿蟹科中最大種類。第4、5對足(後面2對)如鑷子形狀,就像爪子一樣,可以用來抓住珊瑚或海綿。平常會用這對腳來搬運各種東西,以便將身體藏匿起來,躲避覓食者攻擊。
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表示,由於擬綿蟹棲息在深海泥地中,缺乏自然掩蔽物,因此會將海綿堆置在背甲上,並修剪成帽子狀,便於天敵攻擊藏匿其中,也有的擬綿蟹會躲在二枚貝的空貝殼內,由於環境需求,因此演變出最後2對步足,變成爪鉤狀,便於搬運海綿,由於步足演化,可以直立行走,打破外界對螃蟹「橫」著走的三觀印象。
至於民眾詢問擬綿蟹能否食用問題,雖然無毒,但因擬綿蟹骨架多,肉很少,因此較少人食用,同時擬綿蟹為底拖漁業偶爾出現漁獲,並非主力物種,算是少見漁獲,漁民在不諳是否有毒的情況下,寧可拋回大海,也不敢以身試毒,或輕易嘗試食用,捕獲漁民最後決定,將擬綿蟹送交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

澎湖漁民捕獲擬綿蟹,後面二對足演化成爪狀,便於搬運海綿。(吳宏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