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式旅客橋 港運中心迎郵輪客
台灣唯一輪胎式郵輪旅客橋,港務公司落實安全操作降低風險。(記者洪定宏攝)
記者洪定宏/專題報導
造型獨特的高雄港旅運中心去年三月啟用,台灣唯一獨特的「輪胎式旅客橋」也很吸睛,連接通道採封閉式玻璃側壁,讓國際郵輪旅客不受風雨干擾進出郵輪,帶動台灣觀光產業。
台灣唯一採用 讓旅客進出不受風雨干擾
台灣港務公司執行副總王錦榮表示,高雄港旅運中心原設計超過十年,智慧化設施不足,因此採購兩座H型鋼架、能上下左右伸縮移動的「輪胎式」旅客橋,最大高度約十八米、長度約六十米、寬十一米、重約二百廿噸,總造價約一.六億元。
研擬出「三六零」原則 落實保養維修
由於是台灣首次唯一採用,為確保安全,調派高雄港務分公司棧埠處客運業務科人員接受訓練,落實保養維修工作,並研擬出「三個步驟、六個確認、零失誤」原則,只要郵輪靠岸,每座旅客橋必須有兩人操作,三或四人在旁督導,確保程序正確無誤。
承辦人黃順章補充強調,團隊先取得郵輪每個艙門口位置、高度與寬度、海域潮差變化等數據,經過計算後,找出最適合對接的郵輪艙門口及旅運中心的登輪口,再以「無線遙控器」細部調整,等完成接橋後,只須將數據輸入電腦,就能透過「自動追平系統」,確保旅客在安全的坡度上下郵輪。
然而,郵輪停泊時仍會隨波浪上下起伏,「自動追平系統」無法保證不會故障,工作人員必須隨時待命,若系統發出警報,必須立刻調整。近一年來,旅運中心已經處理數十艘不同類型的郵輪,每次僅花十多分鐘就能到位,不曾影響旅客下船的時間。
旅客橋採玻璃側壁,讓郵輪乘客直接觀看高雄港景致。(記者洪定宏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