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魚肚裡滿滿柔珠 研究證實影響成長
2016/06/04 06:00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科學界首度證實嚴重污染海洋的塑膠微粒會對幼魚產生嚴重的生理與行為影響,其中最令人震驚的發現是幼魚嗜吃塑膠微粒,而對天然食物浮游生物興趣缺缺。領導研究的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海洋生物學家隆恩史泰德說:「這種現象如同青少年愛吃不健康的速食一樣。」
去年一項研究指出,全球每年約有800萬公噸的塑膠廢棄物進入海洋,它們經過紫外線照射、化學降解與海浪波動等作用,分裂為碎屑,凡小於5毫米者則稱為塑膠微粒;個人清潔產品中的塑膠柔珠,也屬於此類。科學家早已憂心這些微小碎屑將累積於海洋生物的內臟,同時溶出有毒的化學物質。
研究人員將歐洲河鱸幼魚暴露在含聚苯乙烯的水族箱內,結果發現,乾淨的水族箱內,約96%的魚卵成功孵化,而含有大量塑膠微粒者,該數據降至81%,且孵化出的魚「身體較小、活動力較慢,而且較笨」,在24小時內全被掠食者吃掉。
隆恩史泰德說,塑膠還改變了幼魚的食物偏好,水族箱內的幼魚只吃塑膠,顯然是塑膠具有的化學或物理特性引發魚類的攝食反應。該研究發表於「科學」期刊。
她強調,塑膠微粒確實會干擾動物的自然行為,比如攝食選擇、活動率與避敵策略,這令人感到憂心,尤其塑膠微粒常累積於淺灣區域,而許多水生生物的發展階段都在該區域進行。
研究團隊也對熱帶與溫帶魚類進行相同試驗,結果全都出現類似反應,隆恩史泰德疾呼:「應禁止在個人清潔用品與化妝品中使用塑膠柔珠。」目前美國已禁用柔珠,歐盟與英國則尚未採取相同措施。
-
屋主閃躲不清廢棄物 環保局說服廠商代清
-
設備元件排污新標準 比美國嚴50倍
-
京站女王節「姐Fun!飛航開啟」 4/3-5/11 全館8折起
-
【嚇!水溝變成藍色多瑙河】紙器行濫排油墨 環局循線找上門
-
憂水源污染 議員促 取水口遷上游
-
巨型「史努比鞦韆」氣偶全台首度亮相 Global Mall購物節萌力發威
-
種無農藥秋葵 青農用辣椒驅蟲
下一則新聞:
南海抗中 歐巴馬促國會速批准海洋法公約
上一則新聞:《中英對照讀新聞》For world records, Indian man removes teeth and gets over 500 tattoos 為了世界紀錄 印度男子拔牙且紋超過500個刺青
-
救人險送命!志工奮戰巨蟒遭纏頸勒暈 怕蛇屋主徒手一抓反救援
-
美兩黨議員再提案 華府香港經貿辦門前命名「黎智英路」
-
美艷女教師涉性侵15歲男學生 警車內崩潰痛哭 辯稱遭仙人跳
-
《華郵》爆瓦爾茲的高級助理用Gmail處理公務 美國家安全會議否認
-
吳忠達戰死沙場遺體疑遭動物啃食殆盡 烏軍帶回國旗臂章、身分證
-
全家唯一倖存! 緬甸強震受困瓦礫堆 「出生16天小嬰兒」奇蹟獲救
-
印度鞭炮廠爆炸21死!鋼筋建築秒塌 工人肢體被炸飛300公尺外
-
以色列5男被告輪姦獲判無罪 賽普勒斯法院:受害人證詞不可信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