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避免短命 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宜佔5成

2018/08/18 06:00

美國最新研究顯示,飲食中應有五成碳水化合物以保長壽。圖為南美洲出產的「超級食物」,富含多種穀類。(法新社檔案照)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正採用攝取大量蛋白質但不碰碳水化合物的「阿金飲食法」,或是主張高蛋白質、低碳水化合物的歐美風行「原始人飲食法」減肥?美國最新研究分析指出,每日餐飲中的碳水化合物比例太多(超過七成)或過低(不到四成)都不好,加上肉類吃太多,就算成功減重,最終恐導向早逝短命的不幸結局,呼籲民眾保持中庸的均衡飲食才是王道。

這項研究的資金來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探討攝入人體所需六大營養素中的醣類、蛋白質、脂肪三大熱能營養素多寡對健康之長期影響,尤其時下流行提高脂質或蛋白質比例的低醣飲食,成果十六日刊上《刺胳針公共衛生》期刊。

為了解攝入泛指所有醣類的碳水化合物多寡與死亡率關聯,波士頓的布萊根婦女醫院研究人員參考了七項多國研究報告,並引用一九八七至八九年參與NIH「社區動脈粥樣硬化風險」(ARIC)研究且完成飲食調查問卷的美國四社區一五四二八名成人當初所填資料。

分析後發現,ARIC研究進行約廿五年間,受試者共有六二八三人過世,且其攝取熱量由醣類而來的比例與死亡率間呈U型關聯:總熱量五成至五十五%來自碳水化合物者,死亡風險最低,五十歲受試者預估可再活卅三.一年。熱量來自醣類的比例不到四成或多於七成者,則死亡風險較高:同樣五十歲但醣類占總熱量來源不到卅%者,僅再活廿九.一年,足足少四年;醣類比例若高於六十五%,則預期再活卅二年,也少了一.一年。

此外,羊、牛、豬、雞等動物性蛋白質與高脂常隨低醣飲食而至,也引發較高死亡率;反之,以蔬菜、堅果、花生醬、全麥麵包為蛋白質與脂肪來源者,死亡率較低。可見攝入熱能營養素的比例若改變,食物種類也應有相應變化,健康才能獲保障。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