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編輯胚胎基因 可預防遺傳疾病

2017/08/04 06:00

顯微鏡下的人類卵子。美國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透過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修復人類早期胚胎的致病基因突變。(取自網路)

批評者抨擊「設計嬰兒」恐引道德爭議

〔編譯陳正健/綜合報導〕英國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二日發表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美國科學家首度成功使用一種名為「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安全修復人類胚胎中的一種心臟病遺傳基因。然而,批評者抨擊,此項技術意圖「設計嬰兒」,恐引發道德爭議。

美國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與加州沙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 )及南韓基礎科學研究院合作,使用七十五個人類受精卵進行研究,其精子上的「MYBPC3」基因帶有缺陷,卵子則沒有。此種基因缺陷會導致遺傳性心臟疾病,包括家族性肥厚性心肌症、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與家族性擴張型心肌症。

研究人員針對肥厚性心肌症進行一系列實驗室試驗,全球約每五百人就有一人罹患此症,曾奪走許多年輕運動員的生命。他們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將有此基因缺陷的精子注入健康卵子,並將精子中的缺陷DNA成功移除。

研究發現,精子上的「MYBPC3」基因遭移除後,受精卵會從卵子找尋此一基因,來取代遺缺並自我修補。此種基因編輯技術的成功率約七十二%,五十八個實驗胚胎中,有四十八個能免去突變基因。換言之,若科學家及早進行基因編輯,這些胚胎可自我修復,不僅不會罹患上述疾病,甚至不會將病遺傳給後代。

報告共同作者貝爾蒙特形容,此為全球首個展示基因編輯技術安全性的研究,精準且有效地修正胚胎中的致病基因缺陷。此前,中國科學家也曾進行相同實驗,但並非每個細胞都被修復,且有引發「鑲嵌現象」(mosaicism)的安全顧慮。

稱技術適用於一萬多種病症

據推測,基因編輯技術適用於遺傳突變引發的一萬多種病症,包括與BRCA基因突變有關的乳腺癌、卵巢癌、亨廷頓舞蹈病、家族黑蒙性白痴、地中海貧血症、囊性纖維化、鐮狀細胞性貧血症,以及早發型阿茲海默症等疾病。

不過,批評者認為,基因編輯技術是向優生學讓步,是所謂的「生殖性」改變,亦即修改人類精子、卵子與胚胎,永遠地改變後代基因,此舉旨在「設計嬰兒」,而非預防疾病。

基因編輯Q&A: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