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臟大50%!巴瑤族自帶「突變基因」 每天可潛水5小時
巴瑤族靠海為生,但海水卻受到污染。(翻攝自BBC YouTbube影片)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印尼巴瑤族(Bajau)以其驚人的潛水能力聞名於世,他們每天能夠在水下待上長達5個小時,這項非凡的技能源於世代累積下來的基因突變,被科學家稱為「潛水基因」。
巴瑤族是東南亞地區一個古老的海洋遊牧民族,他們在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地的海域生活了近千年。他們以傳統的狩獵和採集方式為生,長時間潛入水中捕魚、採集貝類。這種與海洋密切相依的生活方式,讓巴瑤族人演化出與眾不同的身體特徵,其中最顯著的便是他們比一般人更大的脾臟。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丹麥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的伊拉爾多(Melissa Ilardo)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透過對巴瑤族人和附近村莊居民的比較研究,發現巴瑤族人的脾臟平均比其他族群大50%。脾臟是儲存氧氣化紅血球的器官,當人體潛水時,脾臟會收縮,釋放更多氧氣到血液中,幫助維持氧氣供應。因此,更大的脾臟讓巴瑤族人在長時間潛水時能獲得更多氧氣,從而適應水下生活。
伊拉爾多說,「當他們以傳統方式潛水時,他們每天會重複潛水大約8個小時,大約 60% 的時間都在水下度過。所以這可能是30秒到幾分鐘,但他們潛水的深度是超過70公尺。」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了巴瑤族人的基因,發現PDE10A基因的變異與他們較大的脾臟大小密切相關。PDE10A基因通常被認為在老鼠中調節甲狀腺激素,而甲狀腺激素也控制著脾臟的大小。這項發現為研究人類適應環境的基因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
然而,巴瑤族人的傳統生活方式正受到海洋污染的威脅。巴瑤族長老桑塔拉威·拉里森(Santarawi Lalisan)表示,海洋中充斥塑料垃圾,這讓他們難以繼續傳統的捕魚和採集生活。
報導提到,巴瑤族人與海洋息息相關的傳統生活方式,不僅是他們生存之道,更是他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因突變賦予了他們獨特的潛水能力,然而,海洋污染正逐漸侵蝕著他們賴以為生的環境,也威脅著他們獨特的文化。如何保護巴瑤族人的傳統生活方式,以及如何減少海洋污染,是需要大家共同思考的課題。
巴瑤族具備「潛水基因」,每天可在水下待5小時。(翻攝自BBC YouTbube影片)
-
巴紐原住民血液藏「神秘力量」!滅絕人種基因助他們抵抗疾病
-
基因療法再創奇蹟!5名兒童重獲聽力
-
新春送禮很簡單 一次送到位就選元本山
-
同樣肺腺癌健保涵蓋率差4倍 醫界籲無基因突變給付趕上國際
-
大猩猩「雞雞很小」平均3公分 竟藏男性不孕秘密!
-
立信建設攜手愛河首排-「立天下」市心水岸生活新標竿
-
加州野火燒不停!當地麥當勞「矗立火海中」影像曝光
-
川普放話拿下巴拿馬運河、格陵蘭 義總理:說給中國聽的
-
馬斯克被爆密謀顛覆英國政局 扶植右翼勢力推翻工黨
-
近800人保護尹錫悅!南韓總統官邸警衛 5年爆增260人
-
澤倫斯基提西方烏國駐軍 施壓俄羅斯止戰
-
燒死仍緊握水管!洛杉磯男力抗野火 守護家園罹難
-
又是波音737!韓國真航空尾翼故障 緊急取消起飛
-
中國醫院女廁裝「透明落地窗」路人全看光!網驚:沒隱私
國際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