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白龍庵什家將 老教練允收徒

白龍庵正風光時,市府還曾請柯錫杰大師為該團拍照。(柯錫杰攝,記者王捷翻攝)
台灣最早將團 未列入無形文資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府城無形文資為六都之冠,卻藏著一個全台灣最早的家將團,沒被列入無形文資。鎮北坊元和宮內的家將團「白龍庵如意增壽堂」,有近一百廿年歷史,是國內公認的家將團始祖。該團分出去的子團都已被列入無形文資,但白龍庵什家將卻因無法復組團員,不能加入無形文資的行列,有可能讓百年將團失傳。
還保留著一一二年前的出團照
白龍庵如意增壽堂保留一張西元一九○三年的出團照片。可追朔到光緒年間,台南北區當時是清領政府的「總鎮署」,功能類似現今國防部;因當時瘟疫肆虐,加上官兵思鄉,所以軍方遠從對岸將五福大帝恭迎到府城,於總鎮署興建白龍庵,供奉五福大帝。
依據傳統,神明出巡要有神兵、神將護駕,所以官兵扮成家將,陪同神明出巡,這就是國內最早的家將源頭。白龍庵五福大帝可說是全國最早的五福大帝,連著名的「西來庵」都是由白龍庵分支出來,但到了日治時期發生「西來庵事件」,日人只要見到供奉五福大帝的廟宇就焚燒,避免衝突再次發生。
民國八○年代,是白龍庵的黃金歲月,直到一九九四年到達高潮。現在的教練陳欽明,曾獲教育部頒發薪傳獎,隨前總統李登輝至國外表演,當時替白龍庵什家將拍攝照片的人,則是知名攝影師柯錫杰。
認為將團文化變質 封箱十餘年
隨著政治環境變遷,白龍庵被視為「前朝功績」,自然被冷凍。加上陳欽明認為廟會、將團文化變質,到了廟會電子花車、家將砍背刮舌、吸毒犯案,令現年七十二歲的陳欽明乾脆封箱十餘年,不出團也不與政府部門合作,多年來讓各界遺憾。
得知白龍庵什家將不論步伐、服飾都有學術價值,北區公所提出以影像記錄保存文化,文化局也重提將白龍庵什家將列入無形文資的想法。一開始,陳欽明總以「謝謝,再聯絡」回應,在市府、公所歷經兩年「百顧茅廬」下,今年陳欽明才鬆口收徒,也願意配合文化局保存無形文資。
但原本十三人的什家將,畫臉師陳宗和已過世,部分成員也因體力、年齡大不如前,無法走陣;陳欽明最大的願望,就是從大專院校、體育管理系的學生中,找到理想的徒弟,重組白龍庵如意增壽堂什家將,傳承優質的將團文化。

陳欽明率領的白龍庵什家將是全國的將團始祖,該團還保留一張西元一九○三的出團照(記者王捷翻攝)
-
柯文哲:任內文資審議會開放旁聽
-
不是「八嘎囧」…他們是全國家將團始祖
-
新光三越初夏購物節明日開跑 美妝專屬買組贈點放大優惠
-
普安堂歷史建築撤銷 保存再現危機
-
紅毛城如何修繕 專家帶你看門道
-
雙北百萬房價效應 脫北族偏愛這區
-
傍晚5點20分辦南瓶會勘 文資團體批有鬼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