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路樹栽植 改耐候樹種、設帶狀樹穴

2015/08/20 06:00

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兩側種植較耐候、非淺根系的苦楝樹。(記者何世昌攝)

避免樹倒成災 學者籲配合地下管線

〔記者郭逸、何世昌/台北報導〕蘇迪勒颱風吹倒台北市逾兩萬棵路樹,學者認為樹種需因地制宜,並配合地下管線,規劃種植位置;公園處長張郁慧表示,此次風災以淺根性的榕樹倒落數量最多,未來將改種楓香、茄冬等深根系樹木,並建置帶狀樹穴,提供根系更多生長彈性,也會參照道路管線中心圖資,在樹木生長及管線分布間取得平衡。

台灣大學土木系副教授許添本日前在臉書提到,台灣種植大量路樹,並訂定栽種標準,但鋪面下方植栽槽與排水管線的規範卻遲無下文;文化大學景觀系副教授郭瓊瑩說,北市許多中央分隔島路樹下方就是捷運,無法種植深根性樹木,需儘快統整管線資訊。

蘇迪勒颱風吹出北市「樹倒亂象」,數量以榕樹最多。張郁慧表示,過去市府路樹快速成蔭,栽種榕樹、菩提樹等淺根系樹種,但這些樹種的根部橫向生長,抓地力不足,更破壞路面,「未來將改種楓香、茄冬、苦楝等耐候、深根系樹種。」

公園處:參考3D管線圖資 規劃樹穴

張郁慧說,北市其實有自訂路樹栽植標準,深度至少要一.二公尺,坡度為二%,土壤低於人行道地面三至八公分,並設置通氣孔、排水牆及土壤改良;她提到,未來會建置帶狀樹穴,也就是長型種植舖面,容納更多樹木,並避免佔據道路空間。

張郁慧也說,以往許多路樹的生長,受限於北市地底的密布管線,公園處始終無法突破;她提到,新工處月前成立「道路管線中心」,已建置3D管線圖資,管線一覽無遺,未來增植路樹時,就能避開管線周邊,健全樹木成長。

「預防勝於治療,維護、管理路樹的道理亦同。」郭瓊瑩也建議市府更新器材、思維,並招募更多人力,追蹤路樹健康狀況,預防「樹倒亂象」再次發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