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文豐根留台灣 種出巴掌大銀耳

根留台灣,莊文豐(右)以創新技術,種出像手掌一樣大的銀耳。 (記者蔡政珉攝)
〔記者蔡政珉/苗栗報導〕苑裡鎮菇農莊文豐,投身養菇業卅九年,經歷菇類市場的變遷起伏,也面對中國進口化的競爭和中國業者挖角,但他堅守台灣,以現代化模式改良農業生產,種出和巴掌一樣大的銀耳,讓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博士施意敏驚豔不已,讚許他是「台灣之光」!
種菇39年 技術與時俱進
「真的是台灣的驕傲,首次見到這麼大的銀耳!」施意敏指出,一般銀耳直徑不超過十公分,頂多和蘋果一樣大,但莊文豐種出的不只和手掌差不多大,且幾乎每朵都一樣,真的不簡單。
施意敏說,除了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輔導開發牧草養菇系統,食品研究所和農委會也曾前往參觀,目前正在討論如何進一步應用銀耳,例如鮮食食譜、飲品甚至可以應用為面膜等。
莊文豐從十六歲高中時,就跟著父親種香菇,從段木香菇的種植到達顛峰到退下王座,他深深體會,農業技術必須跟上時代腳步,才能有另一片天空。
他於民國七十六年首創以空調設備種植柳松菇,讓柳松菇能全年生產,不受天氣條件限制;他並與農業試驗所合作,研發杏鮑菇栽培技術,當年也因此獲得十大傑出農民肯定。苗
深耕家鄉 拒中國業者挖角
莊文豐與時俱進,他發現國人對金針菇、鴻喜菇需求量大,增建廠房栽種,並創辦中陽科技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在無塵室用逆滲透水栽種銀耳,還以超音波環控溫、濕度;目前銀耳的日產量已達到兩千公斤,每朵平均達兩百公克、直徑十五公分,比一般的產品只有一百公克、直徑十公分更大、更飽滿。
莊文豐栽培菇類的技術受到肯定,被積極布局菇類養殖的中國業者相中,提出優渥條件,提供廠房、資金和分紅,吸引莊文豐到中國傳授技術。
不過,莊文豐認為「台灣才是自己的家」,他希望把最好的技術和設備留在台灣,目前他除了生產常見的銀耳乾貨,也致力推廣銀耳鮮貨,並找尋銀耳的食品加工方式,希望拓展銀耳市場。
-
模範農民 黃勝裕養雞有履歷 楊景翔種果常得獎
-
蘭農劉定榮 獲全國優秀農業人員
-
品牌影響力再現 京城建設講座大獲好評
-
輔導安全用藥 永大食品邀農民契作拚外銷
-
種無毒芋頭 蕭聰結4年有成
-
面向台北101 大河景!板橋水岸首排「濱河帝景」夯
-
全國名米賽 桃園獲三冠王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