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研究證實 塑化劑害男人不孕

李俊璋教授與博士候選人張偉翔(左、右)一同發表研究成果,證實塑化劑暴露對男性不孕症造成影響。(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塑膠袋裝麵、保麗龍杯手搖飲料、香噴噴的古龍水、沐浴乳,小心塑化劑上身!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團隊與不孕症門診合作,經三年研究,證實塑化劑進入男性成人體內,會抑制睪固酮分泌,造成睪丸功能低下,使精子的成熟度、數量及活動性下降,導致男性不孕。
不孕男體內塑化劑濃度高一倍
李俊璋表示,睪丸中萊氏細胞分泌的特異蛋白INSL3,有預防精子細胞凋零的功能,而睪固酮有促使精子細胞成熟的功能。團隊針對「塑化劑與男性不孕症」研究,花了三年時間篩選兩百五十九名不孕症男性成人為病例組,並從媽媽教室篩選卅九位配偶已懷孕的男性成人為對照組,收集其尿液、精液及問卷調查,分析體內塑化劑濃度及睪丸功能指標,包括性荷爾蒙、INSL3與精液品質等,證實塑化劑會抑制睪丸中萊氏細胞分泌INSL3,並透過影響萊氏細胞正常功能而抑制睪固酮分泌,當兩者都受抑制,即可能造成不孕症。
少吃用塑膠容器裝的食物
研究結果發現,不孕症男性成人體內塑化劑濃度約為對照組男性成人的一至二倍,濃度愈高,INSL3愈低,睪固酮及游離睪固酮也跟著降低,睪丸功能明顯受抑制。
分析問卷結果,男性成人塑化劑主要暴露來源包括塑膠袋及保鮮膜包裝的冷熱食、塑膠及保麗龍杯冷飲、寶特瓶裝運動飲料及茶類等,由於塑化劑也常被使用在化妝品、衛生用品上做為定香劑,沐浴乳、洗髮精、刮鬍膏及古龍水等,使用量高者體內塑化劑濃度也相對較高。
李俊璋提醒,只要是用塑膠容器裝的任何食物就不要吃,沐浴乳等個人衛生用品儘量買香味比較淡的,香味愈重,塑化劑量愈高,也要記得在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只要做到,尿液中塑化劑含量可下降六十%至九十%,身體自然機制可以慢慢代謝恢復。
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 全球首見
李俊璋表示,國外自二○○三年開始研究塑化劑與男性成人睪固酮及精液品質低下的關聯性,成大團隊完成台灣第一個「塑化劑與男性不孕症」研究,論文已於九月在國際人類生殖期刊「塑化劑暴露影響男性成人睪丸功能」發表,該份研究成果為全球首例。

生活中飲食、個人衛生用品都可能是塑化劑暴露來源。(記者劉婉君攝)
-
沒人在家竟被送貨員連按密碼鎖定!網驚:快報警
-
週五、週六新一波鋒面通過 週日氣溫明顯回升
-
中市大肚山年年大火 市府明年規劃6公頃防火林清除外來易燃樹種
-
母親節高鐵疏運再加4班次列車 4/26凌晨0時開放搶票
-
新種花卉「夜后」遭主管種苗法公務員私售 農糧署:已移送政風
-
全中運台南中小學爽放9天假出國遊? 真實數據曝真相
-
新竹遶桐花4/26登場 「客家寮」打鬥敘浪漫新體驗
-
集郵迷快看!中華郵政推新郵票 嘉義四大著名景點為主題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