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創療法 書醫生楊時榮讓古籍重生
書醫生楊時榮本月底就要退休,打算回家經營自家事業。(記者李穎攝)
記者李穎/專題報導
「飲食不看書、光線不曝書、濕氣不入書、溫高不悶書、酸紙不印書、膠裝不做書、歡喜不撕書、睡前不臥書、環境惡劣不藏書、有事無事常翻書。」這是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編輯楊時榮歸納的「圖書保健十則」,近年來成為央圖宣導的口號。
這個月就要退休的楊時榮,被尊稱為「書醫生」。他靠著自學,研究出書籍之醫治修補的諸多法門,前後出版了三本書,「書醫生」名號不脛而走,連美國、越南等地的圖書管理員都慕名前來拜師。
去年,央圖引進全台第一套、價值兩千萬元的大型除酸設備,首創成立「圖書醫院」,就是由楊時榮教導志工,從研判書籍的疾病,決定補破頁、裱糊、襯紙等對症下藥工序。
家中從事餐飲用紙的生產,讓楊時榮和紙張結下不解之緣。他就讀輔仁大學圖書館系時,經常在課堂上撕書,靠著自己研究出的修補方法,同學們始終找不出他補書痕跡,這樣就能讓他得意好一陣子。他打工也選在裱褙行,實習裱糊技巧,大學還沒畢業,已經做起裱褙生意。
十八年前他從國立藝專圖書館轉到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服務。一九一五年(日治大正四年)成立的央圖豐富館藏,但很多都因受潮、酸化、蟲蛀成了無法翻頁的「書磚」,楊時榮開始進一步研究「醫治」書籍的疑難雜症。
在楊時榮眼中,很多書籍都是因為紙張的「先天不足」,導致壽命減少,經過「鹼藏」中和酸性,還可以延長五十年壽命。
不僅是精通書籍修補,很有實驗精神的楊時榮,不斷嘗試研究怎樣的保存環境能減少對書籍的傷害,包括木頭書架有防蟲效果的樟樹因為會出油,不如梧桐這類具有吸潮效果的木材。
他還發明了「低氧除蟲箱」,書本放在箱內一段時間,就可讓蛀蟲因為氣孔張開缺水死亡。
楊時榮說,退休後打算回頭經營自家事業,也會受邀到各地圖書館演說,希望分享更多文獻書籍保存的觀念。
經過修補的書籍,紙張也會經過鹼藏處理,中和酸性體質,便能延長保存時間。(記者李穎攝)
-
剪髮動輒上千元「免開發票」 網:這能叫小規模營業人?
-
台股崩跌!林智群籲年輕人「先投資自己」:有200萬再說
-
噁!高雄怪伯伯撞見正妹學生 竟湊上前聞體香嚇壞她
-
高雄靠雷達檢測道路3年修復283處孔洞 今年新增AI判識更精準
-
大甲媽祖回鑾 彰化市大埔路4/11彈性封路
-
桃園中壢龍慈路進行人本示範道路 預計6月中完工
-
桃園大溪碩果僅存手工製棺師傅李慶文 悉心打造生命最後歸宿
-
海風號、山嵐號觀光列車夯 台鐵開賣周邊商品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