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來首例 女童發燒血便感染出血性大腸桿菌
2025/03/21 05:30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相關單位檢測女童的檢體及食品樣本,結果皆為陰性,因此感染源目前仍無法確定。 (資料照)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國內罕見的「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感染」個案,自一九九九年列為法定傳染病以來,全台僅累計五例,此次患者為南部一名未滿十歲女童,三月八日出現高燒、腹痛、血便等症狀,病情加重後住院,三月十八日確診,目前住院治療。
全台僅累計5例
疾管署統計,過去發病年份為二○○一、二○一九、二○二二(二例)及二○二五年,且八十%成為十歲以下兒童,此次個案為三年來首見。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明,國外病例多與未煮熟的生菜或生絞肉有關,但女童並未食用此類食品,調查發現,女童曾飲用來自小型業者的羊奶,該產品從乳牛場購買生乳後加工銷售,未獲GGM(優良鮮羊乳標章)認證。不過檢測女童的檢體及食品樣本皆為陰性,感染源仍在調查中。
衛生單位與農政機構匡列卅四名接觸者,皆無疑似症狀,其中女童家人及密切接觸者共五人接受採檢,食品樣本也送驗,結果皆為陰性,初步判定為單一個案。
疾管署提醒,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潛伏期約二至十天,初期症狀包括水瀉、腹痛,病情惡化恐導致嚴重腹瀉、血便,甚至引發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或溶血性尿毒症候群,嚴重者恐需洗腎或導致死亡。呼籲民眾落實衛生習慣,肉品應充分加熱至中心溫度達攝氏七十五度以上,且應避免生食或飲用未滅菌乳品與果汁。
-
新北塭仔圳工程進度近5成 工地圍籬更新「期待蛻變」
-
澎湖東吉離島環島公路 去年颱風出現天坑至今未修復
-
食藥署抽驗市售蔬果農產品農藥殘留 北市多家火鍋店不合格
-
清明連假將至 竹市府推城市景點新攻略
-
台南推人本交通新文化 系列活動抽電動機車
-
華航採購10架空巴A350-1000 將飛北美、歐洲航線
-
飲用井水、山泉水恐大腸桿菌超標 新北環保局供免費水質檢測
-
兒童節連假 超人氣「巷仔Niau」限定好禮搶曝光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