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豐濱新社部落 傳承台灣僅存香蕉絲布工藝
香蕉絲布做成的側背小包,上面的花紋取材自古老的紋樣。(記者花孟璟攝)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噶瑪蘭族聚居的花蓮豐濱鄉新社部落,十多年前有感於香蕉絲布編織的老工藝師逐漸凋零,在地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成立香蕉絲布工坊,讓全台灣唯一僅存的香蕉絲布工藝獲得傳承,今年第十二屆總統文化獎昨公布,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獲得「在地希望獎」殊榮!
從基礎刮肉取纖維學起
來到新社村Lala Ban 新社香蕉絲工坊,屋外有香蕉絲鋪在地面接受東海岸熾烈的夏季太陽洗禮,屋內則五、六位工藝師正在「上班」,進行香蕉絲布取線、理線及編織,二樓也結合社區大學開課,還有放暑假的國中生、大學生也來到工坊學習,從最基礎的香蕉莖刮除肉質、取香蕉纖維開始學。
噶瑪蘭族獨一無二特色
其中廿三歲的偕韻茹是國寶級香蕉絲布工藝師嚴玉英的孫女,就讀大四的她也到工坊學做織帶,熟練地替斷掉的香蕉絲線接線。她說,從小耳濡目染,多少會一點,所以暑假也會來幫忙,認同傳統文化需要傳承。
香蕉絲布是噶瑪蘭族獨一無二的特色,也是台灣目前唯一仍保存的香蕉絲布工藝的族群,在一九九○年代中期面臨耆老逐漸凋零的危機,為了不讓珍貴文化消失,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二○○五年成立新社香蕉絲工坊,已故耆老潘烏吉、潘金英、朱阿菊、潘阿玉努力傳承給願意學習的人。
製作商品導入創新設計
協會總幹事偕淑琴說,新社香蕉絲布工坊香蕉絲布工藝導入創新設計,製作背包、帽子、披肩、手機吊飾、筆記本封面、皮包等商品,工坊內固定「上班」的工藝師共六人,她的母親嚴玉英至今只要身體許可,都還是會來工坊幫忙指導。
噶瑪蘭族香蕉絲工藝除了在二○一五年依照文資法登錄為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推動復振的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也在二○一九年獲頒「花蓮縣文化薪傳獎」,香蕉絲布工藝傳承推手、八十四歲的藝師嚴玉英更在二○二一年由文化部頒發「無形文化資產登錄證書」,將嚴玉英認定為我國重要傳統工藝:噶瑪蘭族香蕉絲布工藝的保存者;昨天公布的第十二屆總統文化獎,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也獲「在地希望獎」。
23歲的偕韻茹(右)是國寶級香蕉絲布工藝師嚴玉英的孫女,就讀大四的她暑假也到工坊學習香蕉絲布編織。(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2005年成立新社村香蕉絲布工坊,持續傳承香蕉絲布工藝,獲得今年總統文化獎「在地希望獎」。(記者花孟璟攝)
-
挹注300萬改善 中市后里區重劃西路年前換新裝
-
注意保暖!今強烈冷氣團南下各地降溫 高山有機會下雪
-
獨家》輔佐5位教長創紀錄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2月屆齡退休
-
饗饗台北信義店疑食物中毒持續擴大 累計39人就醫通報
-
頭份警設遠端監控 維護春節交通、防堵危險駕車
-
畫面曝光!彰化扇形車庫「極限運動場」?單車從樓梯俯衝而下
-
盧秀燕訪視台中市最偏遠學校平等國小 發放蛇年小紅包
-
「饗饗」想復業被打槍 蔣萬安:絕不接受挑戰公權力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