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為量子電腦奠基 處理大量資訊更快速
奧地利物理學家吉林哲透過實驗證明「量子遙傳」現象。(法新社檔案照)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昨舉辦諾貝爾物理學獎記者會,邀請學者解析新科得主的貢獻。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員陳啟東分析,三人研究為無法竊聽的量子通訊,大多用在軍事國防、銀行等,已有部分實際運用,但目前仍無法長距離傳輸。三人的研究也讓量子電腦有突破進展,可更快速處理大量資訊。清大物理系教授牟中瑜評估,這些技術要更普遍化、並突破距離限制,可能需時五到十年。
台大物理學系教授管希聖說明,愛因斯坦質疑以物理學家波耳為首所提出的隨機性量子力學理論,於一九三五年提出EPR悖論,主張波耳在量子力學對世界的描述並不完整,這些爭論很難用實驗驗證對錯。物理學家貝爾一九六五年提出一個驗證方法,可歸結為以他名字為命名的貝爾不等式,若量子力學為正確,則該不等式將違反實驗結果。成大物理系特聘教授陳岳男說,這些量子力學理論的漏洞,被今年這三名得主等的研究補全。
糾纏光子互動 不受距離影響
管希聖說,柯羅瑟首度提出實驗上較為可行、利用糾纏光子對來驗證貝爾不等式的想法;艾斯佩特帶領的團隊於一九八二年首度證實實驗結果違貝爾不等式,並間接說明了兩個有遠距的粒子可以擁有超光速的關聯存在,該現象即為世人熟知的「糾纏光子」;吉林哲於成為第一個可做出「量子糾纏態交換」的學者。
陳應誠解釋「量子糾纏」說,指兩個粒子就彷彿兩個約定要穿黑色、紅色衣物的人,若觀測到一人穿黑,瞬間就知道很遠的另一人就一定穿紅,這種關聯就是糾纏的特性,且速度為超光速,量子科技就是運用糾纏特性。
陳應誠透露,台大物理系二○一四年曾邀艾斯佩特來台,演講廳座無虛席,他問量子隨機性從何而來,對方回答說量子力學本質就是隨機。管希聖說,台大曾於十年前欲邀吉林哲,笑稱可能吉林哲當年沒得獎,才取消台灣行,隨獎項加身,應有很大機會來台。
-
各自進行糾纏光子實驗 3學者共享物理諾獎/確立可違反貝爾不等式 為量子資訊科學開創先河
-
新春送禮很簡單 一次送到位就選元本山
-
立信建設攜手愛河首排-「立天下」市心水岸生活新標竿
-
黑衣男搭捷運 狂吸3大口「電子煙」 網怒:根本罰不怕
-
電暖爐起火 消防員自行滅火卻仍報案原因曝
-
生理食鹽水供應又告急?衛福部:進口庫存數十萬袋 過年後都沒問題
-
雙和醫院護理師將病患血尿照po網掀波瀾!偷拍竟長達10個月
-
屏東燈節萬年溪燈區今晚搶先開箱 民眾驚呼太美了
-
金門揚水井污水溢流生惡臭 新抽水馬達週五運作
-
眼睛「腫如外星人」摘除 獨眼天使貓「玄米茶」恢復元氣等家
-
公路局桃園地區2標施工中 新工北分局提醒年節返鄉減速通行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