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中山大學研究綠色光電 「反向電致形變」技術提升光子晶體生長速度

2024/10/21 12:58

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林宗賢(右)主導的跨國研究,開發全新「反向電致形變」技術,大幅提升傳統光子晶體生長技術速度。(中山大學提供)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研發長林宗賢研究團隊,開發全新「反向電致形變」技術,能在數分鐘內製造出面積大且穩定性高的藍相液晶單晶,大幅提升傳統光子晶體生長技術速度數十倍,有助於發展體積更小、運作更高效、更低能耗的光電科技產品。

林宗賢表示,藍相液晶是一種特殊的軟性材料,具有三維光子晶體的特性,能夠反射特定波長的光線,在顯示技術、光開關、光學感測器、生物醫學成像及非線性光學領域等應用上潛力極高;但傳統製造藍相液晶技術的晶體生長速度緩慢且尺寸較小,應用範圍因而受限。

此項研究由中山大學主導,透過台、美雙邊的跨國合作,來自不同學術領域的專家們成功克服前述挑戰,透過「反向電致形變」技術,發展出能迅速改變藍相液晶晶體結構、並製造大面積、高穩定性單晶的創新技術,生長速度由數小時減至數分鐘,較傳統技術快數十倍,突破其耗時且效果有限的瓶頸,拓展藍相液晶的應用範疇與可能性。

此突破性創新技術的成就,除了有林宗賢主導的中山大學研究團隊,研究成員還包括美國史丹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陳君維、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教授Iam Choon Khoo、以及美國空軍實驗室技術長Timothy J. Bunning博士。並獲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認可,入選「應用物理與數學」編輯精選網頁,為近期最具影響力的50篇論文之一。

林宗賢強調,此技術不僅提高藍相液晶材料的製造速度和品質,更開啟高科技光電設備應用大門;未來的光學與光電設備將變得更小型化、高效能且更低能耗,對推動綠色科技具重要意義。

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林宗賢(右)與中山大學技術衍生的絢麗光電公司研發經理郭端毅(左)共同合作研究藍相液晶。(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研究團隊合影。左起副教授王俊達、博士生馮渟懋(前)、博士後研究員趙宏昌(後)、博士郭端毅、講座教授林宗賢及博士張立旻。(中山大學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