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液晶螢幕再進化 我博生研發藍相液晶登國際頂尖期刊

藍相液晶穩定調控展色。(記者黃旭磊翻攝)

藍相液晶穩定調控展色。(記者黃旭磊翻攝)

2019/11/23 12:55

[記者黃旭磊/高雄報導]我國博士生進行藍相液晶研究,創新發現「場致晶格重構」,獲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 Materials」刊載。

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林宗賢、助理教授王俊達及博士生郭端毅師生團隊,與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Timothy J. Bunning、賓州州立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Iam Choon Khoo合作,歷時2年多,創全球先例,開發Repetitively-Applied Field (RAF)技術,使藍相液晶從自然產生的立方晶格,重新轉換為非立方光子晶體,新穎且穩定,成果獲刊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Materials」,為光子晶體能隙控制開啟全新視野。

林宗賢今天表示,光子晶體能讓光轉彎,還能讓動物展現美麗色彩,像蝴蝶翅膀、孔雀羽毛及甲蟲顏色,都來自週期性奈米結構,因此,人類生活中到處可見液晶(Liquid crystal),從汽車、辦公室、電腦到手機,獨特物理,光學特性成為絕佳調控光電材料。

團隊繼2017年製作出全球第一個超大尺寸單晶的藍相液晶,發表論文於「Nature Communication」後,今年繼續突破獲國際注目。

王俊達指出,RAF技術讓立方晶格逐步轉換為非立方,超越現有技術,「讓能隙控制變化量」是過往研究2倍,並使厚度提升將近1千倍立方晶格藍相液晶,均勻轉換成非立方晶體。

王俊達說,透過這項技術,光子晶體中的紅、橙、黃、綠、藍等顏色都能調控,且在沒有電場作用下非常穩定,「想讓它停在哪就停在哪」。

中山大學光電系博士生郭端毅,專注研究藍相液晶。(記者黃旭磊翻攝)

中山大學光電系博士生郭端毅,專注研究藍相液晶。(記者黃旭磊翻攝)

中山光電液晶實驗室特聘教授林宗賢(前排右)、助理教授王俊達(前排左)師生團隊,與美國團隊開創最新液晶調控技術。(記者黃旭磊攝)

中山光電液晶實驗室特聘教授林宗賢(前排右)、助理教授王俊達(前排左)師生團隊,與美國團隊開創最新液晶調控技術。(記者黃旭磊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