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重回熱中漢詩年代 台文館發表新書《詩人的側影》

2024/05/29 20:10

台灣文學館今日發表新書《詩人的側影》,與會貴賓合影。(台文館提供)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你知道日治時期的台灣有200多個古典詩社,人人都熱中於寫漢詩嗎?國立台灣文學館今(29)日發表新書《詩人的側影:台灣古典詩人相關口述史Ⅱ》,收錄11位詩人作品手稿與珍貴史料。

繼出版台灣古典文學口述專書《詩人的日常:台灣古典詩人相關口述史》,台文館再策劃《詩人的側影:台灣古典詩人相關口述史Ⅱ》,歷時2年,於2021年至2022年陸續訪談古典詩人羅秀惠、蔡碧吟、吳萱草、陳逢源、吳子宏、高懷清、石中英、呂伯雄、張禎祥、吳紉秋的家屬,以及鯤瀛詩社前社長吳登神。收錄11位詩人及詩人家屬的17篇訪談紀錄,並有近600張首次披露的珍貴史料照片。

此書追尋作家作品手稿、相關文物的去處;關注作家的文學活動、人際關係、身形樣貌、說話方式、使用語言,生活中的愛好、信仰,身處的社會背景等。也記錄了散落在方志和文學史以外的訊息,例如家庭背景、親屬關係、特殊經歷等。

台文館表示,由於受訪者大多是講台語,因此透過這些訪談紀錄,也保留關於語言、文字的吉光片羽。例如透過陳逢源女兒陳秀蓉的描述,除了更能體會陳逢源浪漫天真的詩人個性之外,陳秀蓉生動優雅又活潑的台語口語也藉由訪談紀錄保留下來。

今日發表會,吳萱草之孫吳南河上台朗誦父親的詩作;特地回國參加的高懷清之孫高鼎堯也感謝台文館記錄祖父生命故事,並感性表示「對我來講,這本書是我的傳家之寶」。

台文館長林巾力表示,台文館重視文學資產保留,對於現當代的作家,有作家身影拍攝計畫;對於早期的古典詩人,則透過口述訪談計畫,還原並深入了解詩人的生活、個性等,未來也會持續進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