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台灣野生月桃18種 林試所 : 彼此雜交普遍已被馴化

2024/05/17 15:05

台灣最常見的月桃,其花序從開花到結果都是下垂的。(林試所提供)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下月將迎端午節,民眾包粽常用月桃葉,煮熟可帶來淡淡香氣,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則在近年收集月桃種原,發現台灣野生有18種、其中12個是台灣特有種,共同特色是全株皆有香氣,彼此雜交普遍,代表此歷史悠久的民俗植物已被馴化。

林試所表示,4到6月是月桃類植物盛開的季節,近年來積極收集各地月桃種原,發現全世界約230餘種月桃屬植物中,台灣野生的就有18種,其中12種是台灣的特有種。

林試所指出,一般大眾對月桃的印象可能是拿來包粽子、墊糕粿、或是種子製成的仁丹,但其實月桃屬植物全株都具有香氣,芳香部位包括葉、花、果實、假莖和地下根莖等,都可以透過蒸餾方式取得純露和精油。

林試所也說明,許多月桃屬植物命名方式和其分布地點有關,如只生長在恆春半島且葉子特別厚的「恆春月桃」;生長在海拔最高處及阿里山公路上的「阿里山月桃」;只分布於蘭嶼和綠島的「呂宋月桃」;以及中部中海拔山區的「南投月桃」等。

林試所博士陳芬蕙則表示,台灣野生的月桃屬植物雜交情況相當普遍,目前記錄到的天然雜交種除了「歐氏月桃」,還有分布全島的「台灣月桃」和「角板山月桃」,以及只出現於北部的「宜蘭月桃」、「屈尺月桃」及「屯鹿月桃」。

另外,生長在中央山脈以東的「普萊氏月桃」和全島低海拔都可見到的「島田氏月桃」,兩者外型相像,須看花朵有無小苞片來區分;而原產於東南亞的歸化種「高良月桃」(南薑)是為了製成香料而被先民引進,目前已馴化見於台灣各地。

烏來月桃的各部位都可以取得純露和精油,除了下方的葉,上方從左到右分別是地下根莖、假莖和花。(林試所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