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AI聊天軟體能改變歷史?李家同:知識經過內化才有競爭力

2023/02/15 22:28

ChatGPT、LaMDA等多種AI聊天軟體近期引發全球話題。前暨大校長李家同認為,搜尋引擎或者AI聊天軟體都是輔助工具,如果要有好的競爭力,還是要將這些資料加以內化才可能得到真正有價值的學問。(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 AI)的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尤其ChatGPT、Bard等多種AI聊天軟體近期持續引發全球話題。前暨南大學校長、博幼基金會董事長李家同也在臉書發表看法,他認為搜尋引擎或者AI聊天軟體都是輔助工具,如果要有好的競爭力,還是要將這些資料加以內化,才可能得到真正有價值的學問。

李家同表示,台灣一開始引進網路時,有許多人認為學生可以因此變得非常聰明,因為他們認為學生如果有不懂之處,只要查Google就可以了。最近AI聊天軟體的問世,更使得很多人認為,這些技術會改變人類的歷史。但李家同認為,即使有新軟體能回答包羅萬象的資訊,也不代表人類會變得更加聰明。

李家同提到,以前的時代沒有方便的電腦網路、Google,英國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爾(James Clerk Maxwell)發現電磁波的例子就說明,深入鑽研知識的重要性。馬克斯威爾也是在鑽研其他科學家在電磁學上的研究結果後,才發現了便利的電磁波。

李家同表示,人類雖可以利用各種方法來蒐集資料,但是資料不等於學問。必須要經過「內化」的階段,才能成為學問。而所謂內化,必須依靠思考和實驗,必須要徹底的了解一些知識,這些知識才是真正的學問。

李家同指出,搜尋引擎或者AI聊天軟體等輔助工具,都只能幫助我們蒐集資料而已,如果真的要有好的競爭力,必須要有突出他人的學問。資料與學問之中其實有很大的鴻溝,將這些資料加以內化,才可能得到非常有價值的學問。

被譽為「網際網路之父」的知名電腦專家瑟夫(Vint Cerf)近日也在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1場會議上談到有關AI技術的問題,他警告,由於聊天機器人的熱潮,不少投資人紛紛想參與該領域,但其中可能存在一些技術或者道德倫理上的問題,我們不知道人工智慧到底會走向何方,「所以我們必須記住這一點,並慎重考慮如何使用這些技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