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老坑溪水巡守開課傳承新血 自主號召認養「小楊梅溪」
社子溪支流的秀才窩溪幹線,近桃竹交界的71線道路至國道一號間,當地稱作小楊梅溪,目前屬伏流型態。(記者黃政嘉攝)
〔記者黃政嘉/桃園報導〕桃園市楊梅區的秀才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發起「小楊梅溪人文田野調查計畫」,透過7、8月間的課程,期望培育水環境巡守隊新血,號召民眾認養維護小楊梅溪,並梳理流域與客家文化間的相互關連,待田調盤點資源,未來跟市府單位討論有無辦法開發戲水區域或生態池。
楊梅區地形多丘陵和高台地,是諸多河川的源地,其中最大為社子溪,上游包括東源頭的頭重溪幹線、西源頭的秀才窩溪幹線(過去稱楊梅溪段)、南源老坑溪幹線,其中,秀才窩溪從桃竹交界的71線道路至國道1號間,當地稱作小楊梅溪,鄰近小楊梅步道。
「小楊梅溪人文田野調查計畫」為協會成員黃瀞平參與桃市府文化局「公民養成記」之社區營造提案計畫,黃瀞平表示,老坑溪原生生態現漸恢復,包括苦花、溪哥等原生魚種都復育成功,水巡隊想自主增加認養同是社子溪河系的小楊梅溪流段,這一帶居民屬農村農舍,不像老坑溪過去有污水處理問題,他們對這條溪流做調查盤點,日後可跟相關單位討論,評估有沒有辦法開發戲水區域,或成為生態池。
黃瀞平說,爸爸黃耀昌是老坑溪水巡隊長,服務已10年,帶領現有70人的水巡隊維護復育老坑溪有成。媽媽彭雙燕是桃園市新楊平社區大學講師,兩人致力社區營造多年,此次課程將分享小楊梅溪地理環境,與傳承水巡隊認養維護經驗。
因老坑溪水巡隊員多已65歲以上,為讓新血加入,黃瀞平提此計畫,透過兩代同行,由長輩帶著青壯年傳承維護經驗。黃耀昌說,復育這條路很漫長,整理小楊梅溪困難度不大,難在有沒有熱忱志工參與,畢竟要花時間付出,傳承經驗包括如何復育河流,想讓魚類能夠存活,一定要做好窪地蓄水,讓河水高度超過20公分,就能加快生態復育。而清潔河川也要注意安全,下雨時,河流邊坡容易濕滑跌倒或是崩落,都需要特別注意。
彭雙燕說,小楊梅溪流經的客家聚落,如客家諺語形容「山下屋,屋下田,私埤私圳蔭私田」,意即圳溝在田間蜿蜒,並有農舍、田野相間。
黃瀞平說,小楊梅溪旁邊是石門水圳,跟農田灌溉使用有關,甚至還有浣衣池,是否值得維護,想在計畫中討論。田野調查不是一直在講課,學員得走到溪流調查探索,激發好奇心,自然會知道為何要維護這條河流。
「小楊梅溪人文田野調查計畫」將帶學員認識小楊梅溪地理環境,教授田野調查技巧, 並透過訪問地區農家,了解當地住戶與溪流、田地溪流的關係,課程報名至7月1日止,以楊梅區居民、協會團體優先。
小楊梅溪流尚未開放及開發,下去溪流路段處雜草叢生。(記者黃政嘉攝)
小楊梅溪下游國道一號端,有浣衣區大石頭,目前還有居民使用。(記者黃政嘉攝)
秀才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成員黃瀞平(右)、黃耀昌(中)、彭雙燕(左)復育老坑溪有成。(記者黃政嘉攝)
老坑溪原生生態現漸恢復,包括苦花、溪哥等原生魚種都復育成功。(記者黃政嘉攝)
「小楊梅溪人文田野調查計畫」課程為期7、8月間。(秀才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