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飛行器撞擊小行星測試 SMC專家:用來拯救人類文明
國太空總署(NASA)台灣時間27日早上執行「雙小行星改道測試」,成功用太空飛行器撞擊,研究如何將威脅地球的星體改變軌道。圖為模擬畫面。(圖取自NASA直播影片)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行星撞地球」的天災是人類文明消滅隱憂,如24年前已有《世界末日》、《彗星撞地球》等電影演出,而美國太空總署(NASA)台灣時間27日早上執行「雙小行星改道測試」,成功用太空飛行器撞擊,研究如何將威脅地球的星體改變軌道,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專家分析此研究,直言可拯救文明、防衛地球。
NASA「雙小行星改道測試」是利用太空飛行器撞擊來影響2個小行星「迪迪莫斯」(Didymos)、迪莫弗斯(Dimorphos)的飛行軌道,全程直播並成功,藉此測試改變威脅地球星體的軌道,避免地球遭受小行星或彗星撞擊。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29日)發布上述相關分析,邀國內外專家評論,中央大學天文所講座教授陳文屏指出,用10個月飛行、如販賣機大小的太空船,超過2萬公里時速,撞向操場大小的行星,技術上是挑戰,以測試而言是成功的,可用來拯救人類文明,代表人類比恐龍高明,有益防衛地球。
美國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泛星計畫博士後研究員林建爭也形容,此挑戰如同從台灣最北端富貴角燈塔丟出1根頭髮,擊中最南端鵝鑾鼻燈塔上旋轉的1元硬幣,飛行器加裝的影像辨識導航儀,須即時校正航向;目前幸運尚未發現對地球有威脅的小行星,但更早確認就有更充裕時間化解。
中央研究院天文所支援科學家陳英同說,NASA在「行星防禦」概念下試驗計畫,終極目標是阻止類似造成恐龍滅絕的毀滅性撞擊事件的再次發生在地球上,目前已觀測到這次撞擊的噴發物,預期在1週內就能觀測到小行星初步的軌道變化。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祥宇表示,根據量測,Didymos跟Dimorphos雙星互繞的週期是11小時多,預計撞擊改變軌道幅度在10%內,使其互繞週期變短,尚需數週才知最終結果,但此計畫可提供更完整資訊,如修正星體軌道需什麼撞擊方向?多少能量與動能等,撞擊碎片也可推測小行星結構與強度,更有機會了解其組成。
NASA直播:
-
支持恢復9大行星 NASA署長:讓冥王星再次成為行星
-
行星適居性超高! 39光年外「迷你太陽系」可能有生命
-
新春送禮很簡單 一次送到位就選元本山
-
小行星直衝地球 墜落前8小時NASA才發現
-
世界首富關注! NASA小行星防禦測試成功 馬斯克發迷因慶祝
-
立信建設攜手愛河首排-「立天下」市心水岸生活新標竿
-
明亮碎羽片飄散!NASA飛行器撞小行星後首批影像曝光
-
史上首見!NASA發現適居「超級地球」 距太陽系僅31光年
-
生理食鹽水供應又告急?衛福部:進口庫存數十萬袋 過年後都沒問題
-
該來的躲不掉!高雄餐廳更名「永筵小館」 又入選米其林指南
-
獨家》屏東小琉球觀光夯!公告土地現值漲破5% 可看海景素地開價近2億
-
從家庭主婦到駐村藝術家 唐誼最愛教「零基礎」的學生
-
環境部拚明年底前 剷平全台垃圾山
-
春節遊宜蘭 搭國道客運6折優惠
-
鄉鎮市幼兒園「大班一師」 宜縣府助推
-
《宜縣》特幼優先入園鑑定 週六辦說明會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