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調高192項農產品天然救助 最高調幅近5成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記者楊媛婷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繼2011年全面調整農業天然災害救助金額後,因應極端氣候,以及汛期將至,農委會今(29)宣布,大幅度調整192項農漁畜產品品項的天然災害救助金額,平均調整幅度為1成多到近5成,預計7天後就會上路;除調整救助金額外,副主委陳駿季也宣布今年度相關的精進作為,包含納入天氣參數、擴大使用勘災APP、滾動蔬果倉儲容量,穩定價格。
農業天然災害救助金額的額度以平均生產成本的1-2成來計算,這次調整的救助金額部分農產業共調整170項,救助金額從現行的每公頃平均5.3萬元提高到6.2萬元;漁業則調整13項,救助金額從現行的每公頃平均10.3萬元提高到15.2萬元;林業8項,救助金額從現行每公頃平均3.6萬元提高到5.3萬元;畜牧業1項,從現行的平均1.2萬元提高到1.8萬元;陳駿季表示,這次金額調整的幅度較大原因是因為農民生產成本提高的緣故。
也因應極端氣候已經成為現在的日常,為讓農民可更快速領取災損救助,簡化現地勘查的程序,陳駿季表示,如果救助項目適用農委會公告的災損天氣參數,也可以確認有種植(養殖)的事實,公所得免現勘;無法確認種植之救助案件,公所則是抽樣現勘,適用的品項包含葡萄、芭樂、花椰菜、大豆、魚塭養殖等21種(類)農、漁品項。陳駿季說,適用的災害有颱風、豪雨等4種具有普遍性的災害,藉由精進災害救助之流程,可節省公所現勘之人力及縮短救助勘查時間,可望從原本需要2-7天,縮短到1天,讓救助金即時到位,有助農民復耕、復建作業,農民領到救助金的時間,從原本的45-60天縮短到2-3週。
過去發生天然災害後,有些農民自行拍照,但是因為難以證明是否在農民自己土地拍照,有認定困難,農委會開發「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照相APP」,現在已提供公所人員現場勘查使用,對於勘災人員有拍照需求時,該APP可直接定位地籍資訊,並將資料同步上傳救助系統,陳駿季表示,最快5月底也會開放讓農民使用,加速節省勘災的時間。
為穩定汛期的蔬果價格與供應,陳駿季說,也將擴大滾動式倉儲業務,增加大宗蔬菜如甘藍、結球白菜及根莖類洋蔥、胡蘿蔔、馬鈴薯的儲備量,由原4千公噸增加為5280公噸;期間由5月至10月,調整延長為4月至11月,如去年8月因西南氣流豪雨成災,農糧署就於8月10日到31日,釋出高麗菜1740噸與大白菜293噸穩定價格。
部分媒體質疑提高天然災害救助金額是否是因應今年地方選舉做的撒幣行為,並質疑提高救助金額後是否會讓農民不想耕種,陳駿季嚴正駁斥,他說自己是事務官,農委會推動這些作為是看對產業有無幫助,且是農民遇到天然災害才能申請,補助金額也只是種植成本的2成。
-
寒害全台農損破億元 蓮霧虱目魚最慘重
-
綠委籲農委會優化科技勘災 強化農民福利卡功能
-
〈空調早販〉大同符合節能新標準 四效合一快速濾淨
-
傳有農民拿空地申請救助金 農委會:虛報者不補助
-
農損近1.8億!救助從簡從寬從速 農民可望2個月內領到救助金
-
期交所大專模擬交易競賽 3/31~5/5受理報名
-
盧碧颱風恐挾豪雨連日襲台!農委會釋出「農漁防災全攻略」
-
寒流冷吱吱 極凍3天全台農損破千萬
-
台灣最高樹開箱 大安溪倚天劍高84.1米
-
全台首輛 AI數位列車進駐北捷
-
健保署通過7項重大給付 5月上路/經費逾54億 首度將早產兒母乳添加食品納保
-
大學申請一階 「電資」超篩搶破頭
-
保健食品稅率 擬分年降至20%
-
準公托評鑑未過 家長憂領不到補助/衛福部:3個月內研議對策
-
委員人數不足半數 NCC:換照卡關廣電可繼續播出
-
考試院核准 植物診療師8月首試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