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綠委籲農委會優化科技勘災 強化農民福利卡功能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左)、蘇治芬、邱志偉今召開「農業產銷導入金融工具與資訊科技」線上論壇,邀請學者專家、民間業者與農委會進行意見交流。(記者謝君臨翻攝)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左)、蘇治芬、邱志偉今召開「農業產銷導入金融工具與資訊科技」線上論壇,邀請學者專家、民間業者與農委會進行意見交流。(記者謝君臨翻攝)

2021/08/18 12:47

〔記者謝君臨/台北報導〕8月起豪雨不斷,全台農損逾5.8億元,農委會表示將盡速發放現金救助。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蘇治芬、邱志偉建議,農委會應優化科技勘災技術,並從興利角度,將規劃中的農民福利卡擴增為多功能農事服務APP,從平時蒐集客觀農業生產數據,將有助於縮短天災勘損作業、減少認定爭議。此外,農損的認定也應該應用相關的監測數據,避免流於人為判斷。

針對全台農損,農委會表示要以「從優、從速、從簡」原則,讓農民1個月內領到現金救助。然而,過往約需3個月的作業時間,如何達到「從簡、從速」的目標?立委鍾佳濱、蘇治芬、邱志偉今召開「農業產銷導入金融工具與資訊科技」線上論壇,邀請學者專家、民間業者與農委會進行意見交流。

鍾佳濱認為,天災現金救助目的是為協助農民迅速恢復生產,損失查估方式主要由人員現勘,耗時又耗人力,也常因眼見為憑而有爭議。而農業保險則是事先約定起賠條件,目的在填補農民損失,因此需要農業相關數據,包括天氣參數、產量或種植品項等,來設計保單或比對種植情況。

鍾說,農委會目前規劃的農民福利卡,用防弊思維來進行農藥管制以確保食安,然而農民有30幾項補助,應從興利角度擴增為多功能農事服務APP,供農民做農事作業日誌及購買資材紀錄,從平時蒐集客觀農業生產數據,將有助於縮短天災勘損作業、減少認定爭議,也有助於農業保險投保勘查及保單設計;並結合電子支付,不僅可加速農業補助撥款時程,採購農藥等資材也便於支付兼身分驗證。

蘇治芬指出,台灣極需發展「精準農業」,但可惜的是台灣距離科技農業仍有很大段距離。農委會應儘快部建農業監測站,收集台灣農業相關數據,並成立專責的機構,統整這些資料公布給需要的公司或民眾,有足夠的資料庫,保險公司才會願意去推出相關的農業保險保單。此外,農損的認定也應該應用相關的監測數據,才是以科學方法去做農損認定,並免流於人為判斷。

邱志偉表示,農業是高度環境依賴型的產業,其產銷容易遭受氣候變遷所帶來氣象災害的影響,面對極端氣候出現頻率愈來愈高,邱認為,農委會應將農業保險的推進列為未來政策的重中之重,尤其要積極擴大政策性保險品項,透過保險品項的增加及投保率的提升,才能保障農民收入與降低營農風險。

邱呼籲,農委會應擴大免勘災損率品項,以加速救助金核撥,協助農民,並盡速結合氣象局及相關單位研擬災害救助天氣標準,未來只要災害到某個程度就直接救助,不用勘查。邱也建議,農委會應優化科技勘災技術,並增加研發預算,例如農業無人機的導入,將能協助農損勘災,縮短人力勘災所耗費時間,加速災後救助流程,並可提供未來農業保險相關政策的擬定所需資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