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堡圳通圳300年 神祕治水技術恐失傳

濁水溪早期經常氾濫成災,二水鄉民製作「籠仔篙」讓河道轉彎,才能順利治水。(二水鄉公所提供)
〔記者陳冠備/彰化報導〕八堡圳是灌溉彰化平原的重要起點,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製作籠仔篙(石笱)來引水,然而隨著年代進步,這項治水技術已逐漸失傳,今年適逢八堡圳通圳300年,二水鄉公所今日於林先生廟舉辦「2019國際跑水節」活動記者會,特別邀請石笱製作專家謝己清,到場示範製作,希望將這項特殊工藝傳承下去。
清康熙58年(西元1719),濁水溪氾濫成災,拔貢生施世榜到二水籌建八堡圳,卻屢屢受挫,一名自稱「林先生」的人傳授「籠仔篙」祕法,就地取竹管,綁成像筍狀的籠仔,籠底置入石塊,猶如筍狀的肉粽角,讓河道轉彎,因此順利治水,村民為感恩義行,每年圳頭祭祀,派人於河道引水,即是「跑水節」的由來,但這項神祕技法卻漸漸受人遺忘。
二水鄉長蘇界欽表示,今年是八堡圳通圳300年,大家都記得跑水節的樂趣,卻忘記籠仔篙重要性,由於懂得這項技術的耆老幾近凋零,憂心這項流傳300年的技藝會失傳,決定今年跑水節以「通圳300年,藝起榮耀八堡圳」為主軸,邀請石笱製作專家謝己清到場已古法剖竹製作,重現早期治水辛勞情景。
蘇界欽說,目前已有人將籠仔篙做成文創作品,也用來美化二水車站及八堡圳河道周邊,今年二水跑水節將於11月2日、3日舉辦,為進一步推廣,所方將準備小型籠仔篙提供民眾DIY,藉此把先人智慧結晶傳承下去。

八堡圳通圳300年,二水公所舉辦跑水節活動,推廣籠仔篙技藝。(記者陳冠備攝)

石笱製作專家謝己清,以古法示範製作籠仔篙。(記者陳冠備攝)
二水跑水節活動,二水鄉公所將提供籠仔篙DIY,傳承先人智慧結晶。(記者陳冠備攝)
八堡圳利用籠仔篙治水,已有三百年歷史。(二水鄉公所提供)
-
鑿圳取水灌溉 二水重現「石笱」技術
-
河伯帶領 八堡圳跑水秀創意
-
〈空調早販〉大金溫濕雙控新科技 乾爽防霉更舒服
-
2018二水國際跑水節 本週末登場
-
看二水風情 八堡圳農情館開張
-
古早消波塊「石笱」擋急流 八堡圳成功原因
-
安全不容緩 中央撥1億改善八堡圳
-
本國語文競賽 台大生獲台語作文電腦打字冠軍
-
鍾易仲議員建議高雄蓋兒童樂園 陳其邁 : 認同
-
設置智慧號誌紓解車流 蔣萬安盼有助改善內湖塞車
-
新北祈福列車第3波路線上路 18廟宇「保生健康、女神追星」
-
江萱庭接手亡夫水哥 種番茄還研發醋、果醬得英國大獎
-
先不要來曼谷!台灣部落客報平安:房子大部分都變危樓
-
終於有進度了!彰化市鐵路高架化 環境影響說明會4/7登場
-
會稽國小校長抖音發親中言論 桃園教育局認定屬言論自由範疇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