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養蠶產業消失 蠶農涂泉明永不妥協
涂泉明是台灣目前僅剩的蠶農。(記者李惠洲攝)
〔記者吳書緯/苗栗報導〕小學自然課養蠶是台灣人的集體回憶,透過養蠶的過程認識昆蟲從卵、幼蟲、蛹到成蟲的生長階段,也從蠶寶寶吐絲結繭的過程中了解到蠶絲的原理,以及歷史課本看到的「絲綢」是從何而來,因而知道有蠶農這一行。
苗栗獅潭的涂泉明是目前台灣碩果僅存的蠶農,這要從1990年代台灣蠶絲生產成本高於其他國家,在國際市場下失去競爭力的故事開始說起,1992年政府宣布放棄蠶業,並協助蠶農轉業。面對當年的變局,涂泉明回憶:「蠶業是那麼好的東西,有歷史也有文化,政府過去也花了許多資源在發展蠶業,不能說廢就廢,我們一定要堅持一下,把這個產業留下來。」成為他延續至今的動力。
對於涂泉明來說,最累的工作是必須要每天在兩公頃的桑樹田摘取桑葉餵飽蠶寶寶,蠶寶寶從孵化到吐絲大約需要25天的時間,這段期間就是不斷地啃食桑葉成長。在涂泉明的蠶場,看不到一顆顆的蠶繭,因為採取了「平面繭」的工法,讓吐絲中的蠶寶寶在平台上將蠶絲吐盡,平均每隻蠶寶寶能吐出1,100至1,200公尺的絲線,這些絲線會在平台上聚集成片狀,而不是各自成繭,接著自平台把一片又一片的蠶絲取下,包裹在布裡放入大鍋子中,將小蘇打粉與南僑水晶肥皂加入沸水中清洗,這個步驟是去汙與脫膠,沒有脫膠的蠶絲會變硬,而且蓋起來也不暖和。
之後將蠶絲自布中打開,放入清水中洗滌,將膠洗淨,接著在自家前埕曬乾。到了製作蠶絲被的過程,則是會請鄰近的阿姨一起來幫忙,將蠶絲一片又一片拉展成與被子的面積一樣大小,而因為每個人手的力道不一,所以4個人要不時地換位子,讓每一邊蠶絲的厚薄度能達到均勻。
涂泉明不僅持續養蠶製被,更將農場轉型成為生態教育農場,讓小朋友能到他的農場認識蠶寶寶與蠶業,這也是他在近30年前遇到政府放棄蠶業時繼續堅持的初衷「把這個產業留下來,讓更多人知道」,而現在他的兒子也跟在他身邊學習,延續蠶農這一行在台灣的傳承。
-
到墾丁當空中飛人 嚇到你不要不要的
-
南韓積木博物館 300萬片樂高等你來
-
回流市中心 信義房屋:台中五期高CP值好宅看這裡
-
玩滑索爽度爆表!林間起飛過足泰山癮!
-
照顧咖啡館 歡迎來喝「喘息」咖啡
-
00971 野村美國研發龍頭 1/9預定掛牌
-
韓式海鮮煎餅 簡單步驟在家輕鬆完成
-
全球有趣節日大盤點!廁所、泥巴都有紀念日
-
高鐵南延經高雄站!鐵道局「4個90分」打造一日環台生活圈|【官我什麼事】
-
他哀怨圍爐超討厭幫長輩「盛飯」 一票人搖頭:吃完才更可怕
-
高價吃到飽爆滿、雙B滿街跑「台灣有窮人嗎?」 網友這樣回
-
他手機掉計程車上求解 網看完傻眼:想占便宜又不想付出
-
炸雞店徵人公告曝!網見月薪5.7萬驚呆 網揭背後祕辛
-
淡水天元宮夜櫻點燈!花已開3成 櫻之光屋、沉浸光影區超浪漫
-
板殯原址擴建?說明會再收遷建派2000份連署書
-
超萌茄芷袋紅包在屏東 周春米市場拜年民眾爭相索取收藏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