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網路「一頁商店」詐騙興起 買名品收到垃圾

2017/10/23 09:47

消基會董事長游開雄建議消費者,網路購物申訴越來越多,有七、八成為受騙,,應選擇有第三方支付機制的平台或賣家,設定交付貨款控管機制,若貨品有問題,在時限內還可以追回款項。(資料照,記者蕭玗欣攝)

〔記者陳宜加/台北報導〕網路科技普及,更多消費者習慣於網路購物,但新興「一頁商店」詐騙型式竄起,每年新增近千件,尤以臉書成為最大溫床。受害者受「限時優惠」、「七天無條件退貨」條件吸引,結果最後收到「垃圾」卻無法退換貨,求償無門。

台北陳先生上月透過臉書廣告,購買時下流行「仿真肌肉內衣」,每件要價上千元,且賣家宣稱貨到付款、七天鑑賞期並可無條件退費,收到實品卻是一件普通白色上衣,價值在坊間不到兩百元,直呼受騙。

陳先生嘗試聯繫賣家退貨事宜,這才發現賣家所留連絡資訊為假;物流公司也表示貨款僅為代收且已交付,無法協助追回款項。根據調查,與陳先生同樣受騙者有增無減,不肖賣家最常見手法為盜用名牌或原廠產品圖片,提供超低折扣或優惠,利誘消費者受騙。

所謂的「一頁商店」,意即透過平台或臉書廣告,仿冒知名品牌或平台業者名稱,搭配超低折扣優惠,引誘消費者進入頁面,但商品僅單一頁面,沒有賣家或商品來源等資訊也無從追蹤,與一般網購頁面迥異。

消保處去年接獲三七一一件網購糾紛申訴、年增八百多件;其中含一頁商店在內的網路拍賣糾紛占整體七十二%,不乏知名平台業者。消基會統計,今年一至九月一頁商店申訴達三一九件,且有逐年增加趨勢。

消基會董事長游開雄表示,網路購物申訴越來越多,有七、八成為受騙,拍賣網站、個人賣家或臉書等平台多不勝數,過去多為實品與網頁不符,如今更有可能連貨物都沒有送出、甚至只收到舊報紙等垃圾。

他提醒,消費者從事網購,僅百分之一會在取貨時當場打開貨品檢查,因此切勿聽信「貨到付款」,應選擇有第三方支付機制的平台或賣家,設定交付貨款控管機制,若貨品有問題,在時限內還可以追回款項。

消保處消保官王德明也說,網路購物詐騙以臉書成長最快,臉書官方日前承諾解決問題,但在此之前,建議消費者認明賣家、留意資訊真偽,否則有如「買地攤貨」,難以分辨東西好壞,受騙也找不到賣家。

他建議,網購選擇第三方支付,貨物沒收到或遭騙,可以及時斷掉金流、把錢追回,也儘量不要面交,否則往往缺乏實質紀錄證據,也勿因小失大、求償無門,消費者應學會自保,選擇可信任、有信用的交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