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變藝術!廢棄的塑膠湯杓、鍋鏟、飯匙也能組裝成動物
2016/05/06 14:25

日本藝術家莎野加的作品取材回收塑膠物件,展現創意。(記者吳俊鋒攝)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廢棄的塑膠餐具,也能成為創作媒材,垃圾變藝術,更讓人反思環保的重要!
旅美的日本藝術家莎野加‧甘茲,從生活中回收的塑膠廢棄物尋找素材,以色系分類,組合出各式生物型態的藝術創作,在她的巧妙打造下,都能呈現精彩的流動感,目前在台南都會公園奇美博物館配合展出,引人入勝。
40歲的莎野加,大學時期的藝術天賦就受到矚目,最初以回收的金屬為媒材,10年改用塑膠品,一樣是被丟棄的物件,經過巧手組裝,變成生動的造型創作,應邀在國內外參展。
這次莎野加配合奇美的「搖擺吧!動物們—藝術設計展」,發表了《歌》、《乍現》、《探險者》、《雙面謎底》等4件經典創作,都以回收的塑膠物品為主媒材,結合鋁板、鐵絲、鋼架、LED燈、束線帶等,組合出鯨魚、駿馬、海豚與水母,巧思深受好評。
《乍現》作品中,就是以廢棄的塑膠飯匙、鍋鏟、湯杓、刀叉,還有衣架,甚至椅腳等,回收後裁切、拼貼,組裝成1對狀似快速奔馳的黑白馬,很有流動感。
莎野加強調,不想讓系列的藝術品,背負沈重的公共議題,她以快樂創作、美好呈現為原則,讓觀者從心去思考,人們如何與大自然和諧共處,起而行地做到環境永續,這樣才有意義。
奇美博物館表示,這次參與「搖擺吧!動物們」的,不乏國內外名家,以莎野加為例,發表的4件藝術品,都在歐美展出過,其他創作者也很有看頭,活動值得推薦。

吊在天花板上的《探險者》作品,3隻海豚很生動。(記者吳俊鋒攝)
《乍現》作品以廢棄餐具為創作素材,莎野加巧手打造下,很有流動感。(記者吳俊鋒攝)
-
貨貿開放中國廢五金? 環團憂:廢棄物根留台灣
-
海洋廢棄物 9成是塑膠
-
「華南講堂」正式揭幕 華南銀行助力臺大培育未來人才
-
才清完又被亂倒垃圾 月眉村民眾怒:揪出元凶
-
美超市賣塑膠盒裝「剝皮橘子」 引發眾怒
-
經濟論壇警告 2050年海洋塑膠垃圾比魚多
-
時隔94年!稀有「美人魚」再現台灣 宜蘭漁民捕獲野放儒艮影像曝光
-
苗栗「頭份四月八」促進在地農產 炒米粉大賽擴大舉辦
-
葉丙成提未來人才4特質 籲重視技職、廢除論薪「九品官人法」
-
螢況可期!嘉義縣部分賞螢點已可見螢光閃爍美景
-
環狀線震損認定中工未按圖施工雙北市府提告 侯友宜:政府絕不縱容
-
無償提供愛心便當遭嫌菜色差!業者心寒:發送愛心被檢討
-
竹北水岸市集首曝樓層規劃 設計宛如「輕巧的河畔燈籠」
-
台東科展嘉年華 縣立體育館設90個趣味科學遊戲攤位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