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學者談故宮南院 稱從名稱到館藏都需重新定位

2016/01/05 18:19

故宮南院開幕一週以來爭議不斷。(記者林宜樟攝)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故宮南院開館一週,就發生十二生肖獸首複製品遭潑漆、大廳漏水等糗事,讓民眾紛紛覺得太「落漆」。文史專家、中原大學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研究助理凌宗魁5日在臉書發文,披露故宮南院不為人知的興建歷史,直言「現況的慘不忍睹其實不能咎責建築師與營造廠,而是陳腐的剪綵文化陋習使然。」他並稱故宮南院想脫胎換骨,從名稱到館藏都需重新定位。

凌宗魁今天的文章指出,前總統陳水扁2000年上台,提出在南部興建故宮分院的構想,2004年透過國際競圖,美國建築師安東尼普里塔克(Antoine Predock)以玉山為主題的方案獲得首獎。普里塔克很為了這個案子,還將事務所搬來台北。

但馬英九總統上台後,推翻了故宮南院強調非華夏文物、放眼亞洲文化的基調,聲明故宮以華夏文化單一體系為展示主軸的立場,積極開展與北京故宮的交流,還將封存的孫文銅像再搬出來。在這樣的改弦易轍下,普里塔克本土意涵強烈的設計也變得問題百出,最後導致普里塔克放棄退出,設計權由國內的大元建築師事務所取得。

大元的新設計完全揚棄台灣主體的意涵,改成如官網上所述的,「為『龍』、『象』、『馬』文化象徵的隱喻」,「藉由代表中國書法中濃墨、飛白、渲染三種筆法,在嘉南平原中一片綠色的蔗田與稻田中,顯現出墨黑色行雲流水般的流動造型」。

凌宗魁直言,「現況的慘不忍睹其實不能咎責建築師與營造廠,而是陳腐的剪綵文化陋習使然,但馬政府趕在卸任前草率剪綵開幕倒也好,這般落漆的品質正好做為中華民國在臺灣的歷史註腳,也反映臺灣在中華民國治下一直都是一個人治的前現代化區域。」

他強調,「以中華文化為主題的南院,若是在小英手上剪綵應該也是很尷尬的(同理,當初郝龍斌的大巨蛋要是孵快點,柯文哲也會省去很多麻煩),未來或許要從名稱到館藏都重新定位,才有脫胎換骨的機會。」

【關於南院,比漏水更值得了解的歷史】二○○○年阿扁執政本土化的政治思潮似乎見到曙光在臺北故宮空間不足及南北平衡的考量下出現了故宮分院的構想歷經政策酬庸與配合高鐵特定區等選址考量決定落腳嘉義因大清江浙提督太子太保王得祿故居所在而...

凌宗魁貼上了 2016年1月4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