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日媒專訪 馬英九抱怨在野黨霸佔主席台

馬英九總統昨天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向採訪者抱怨在野黨從今年3月以來,已經霸占立法院主席台23次。(資料照,記者王敏為攝)
〔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馬英九總統昨天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訪談中提到兩岸服貿協議問題時,他向採訪者抱怨在野黨從今年3月以來,已經霸佔立法院主席台23次,並表達希望在自己的剩餘任期內完成兩岸服貿協議與貨貿協議。
馬英九對日媒說,他希望在野黨能在這個議題上採取民主的方式進行協商,而不是不斷的霸佔主席台,阻止兩岸服貿協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進入討論。
他說,目前國內正在舉行地方選舉,所以立法院議程進行得比較慢,他希望能在未來一年半的時間內完成服貿與貨貿,因為這對中華民國對外貿易具有關鍵影響,一定會全力以赴。
大讚安倍恢復核能運轉
此外,在回應《日本經濟新聞》要求評論日本首相安倍的「安倍經濟學」時,馬英九除了針對安倍的三支箭政策提出個人看法,並盛讚安倍決定恢復48座核能機組運轉,指這是一個「相當有魄力的決定」。
採訪者要求評論今年APEC台灣代表團整體結果,馬英九回應表示,「各方評價都相當正面」,我方領袖代表蕭萬長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商,雙方重申「九二共識」,彼此關係仍會在這個基礎上穩中求進,最近大半年來,兩岸關係出現了一些小波瀾,經過這次會商後,很快就會回到正軌,另外陸委會王郁琦主委與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談,雙方希望「兩岸貨品貿易協議」能在年底前進行新一輪協商,並同意互設機構及旅客中轉等問題,繼續往前推進,對兩岸關係也是一個正面發展。
仍不排除馬習會可能性
對於這次APEC無法實現「馬習會」,是否依然期待未來仍有機會?馬英九指出,兩岸領導人會面要考慮雙方的身分、場合與時機,在條件都適合的情況下,我方始終沒有排除,在「國家需要,人民支持,國會監督」的情況下進行。
至於兩岸是否締結「和平協議」?馬英九回應,因為涉及許多深層問題,目前還無法在民眾間形成共識,但他強調,目前兩岸簽訂的21項協議,雖然名稱不叫「和平協議」,但都是以兩岸和平發展做為基礎,應屬於一種廣義的和平協議,因此,儘管「和平協議」問題目前時機還不是很成熟,但雙方「和平發展,共創雙贏」的大方向,應該是不變且繼續穩中求進。
被問到美國在亞太地區安全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對7月日本內閣會議決議放寬行使集體自衛權限制的看法,馬英九回應,美國在亞洲採取「再平衡」政策,「大方向我們基本上是支持的」,今日亞洲情勢已與5、60年前美方「圍堵」政策的時代不同,美國「再平衡」政策並非結合各國與中國對抗,也不必然與中國對抗,美、中可以在許多其他迫切的議題上合作,而且從這次APEC「歐習會」來看,美、中未來確實會發展出一種新的互動模式,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很明確的表達支持兩岸關係改善。
馬英九還說,另一個值得台灣觀察的議題是歐巴馬支持中國推動的FTAAP,也就是APEC的FTA,這與美方以往的政策不同,顯示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有了改變,值得我們注意,至於日本擴大集體自衛權的議題,台灣在密切觀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