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秋行軍蟲橫行 農委會開發天敵「赤眼卵蜂」生物防治

赤眼卵蜂。(防檢局提供)

赤眼卵蜂。(防檢局提供)

2019/07/15 20:12

首次上稿 18:49
更新時間 20:12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秋行軍蟲持續往北入侵韓國濟州島和日本,中國目前已經擴及21省,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目前只有在玉米田發現秋行軍蟲蹤跡,台灣控制受害率在1.22%,比國外文獻紀載比率還低,可見防治成效,正在積極開發天敵赤眼卵蜂進行生物防治。

農委會今天舉行記者會說明秋行軍蟲防治作為,農委會統計,從6月8日以來,截至昨天為止,除了嘉義市以外,全國各縣市通報的秋行軍蟲確定案件共206件,成蟲確定案例為118件,目前已經完成銷毀81件,藥物防治共122件,還有3件待處理。

陳駿季指出,根據國外文獻可以看到,秋行軍蟲對於農作的危害可以達到20%,但是台灣這段時間以來,確診危害案例都是在玉米田,危害面積共64.17公頃,而整體玉米種植面積是5279公頃,因此整體受害率僅約1.22%,這表示防治成效有達到目標。

雖然目前只有看到秋行軍蟲為害玉米的案例,但是由於秋行軍蟲寄主作物眾多,陳駿季提醒,農民朋友仍不能掉以輕心,還是要隨時關心可能受危害的農作物,發現蟲害可能跡象,就要馬上跟防檢局聯絡。

陳駿季指出,農委會也針對甘藷、牧草、落花生、小麥、高粱和甘蔗這些作物區域調查,並沒有看到危害情形,至於受管制區域周邊作物例如水稻、甘藷和牧草等區域,也都沒有發現秋行軍蟲蹤跡,大豆玉米混種部分,也只有玉米上有發現秋行軍蟲。

陳駿季指出,緊急防治藥劑藥效經過評估後,目前公布的11種藥劑都有防治效果,但是也害怕產生抗藥性,強烈建議11種藥輪流噴灑,目前仍在確認其他可能的有效藥物,會陸續公告有效藥劑。

防檢局長馮海東表示,農委會也正在實驗赤眼卵蜂進行生物防治,目前國內飼養的三種赤眼卵蜂,初步實驗都會達到效果,正要進入田間實驗階段,如果有效的話就可以使用。

馮海東說明赤眼卵蜂寄生機制,他指出,赤眼卵蜂會尋找鱗翅類昆蟲的蟲卵,將卵寄生產在對方的卵內,赤眼卵蜂的幼蟲會將對方幼蟲吃掉,羽化出來就變成小寄生蜂,而秋行軍蟲也屬於鱗翅類昆蟲。

秋行軍蟲預防部分,陳駿季指出,建議採取輪作是最好的方式,或栽種玉米以外的作物,田間清潔時要徹底,翻犁後進行淹水處理,這樣土壤裡面的蛹淹水後,孵化成蟲的機會不高,另外看到卵塊也要加以清除,長期巡視並加強通報。

目前秋行軍蟲防治仍處於第二階段,陳駿季表示,進入第三階段農民自主管理前,要先提供農民完整防治策略,目前已經召開專家會議擬定害蟲整合管理策略(IPM),根據經濟角度考量,建議危害到10%的時候啟動防治最符合經濟成本考量,而播種後40到50天抽穗前,可以到危害程度達20%再來噴灑化學藥劑。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記者簡惠茹攝)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記者簡惠茹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