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獵過人頭才能配戴 賽德克青年重製「獵首笛」

    賽德克族傳統樂器「獵首笛」因獵首文化消失也面臨失傳。(記者佟振國翻攝)

    賽德克族傳統樂器「獵首笛」因獵首文化消失也面臨失傳。(記者佟振國翻攝)

    2017/12/11 18:18

    〔記者佟振國/南投報導〕「獵首笛」是賽德克族傳統樂器,但隨著獵首文化消失,這項樂器也面臨失傳,南投縣仁愛鄉廬山部落的青年則是透過相關文獻資料重製「獵首笛」,雖然出草獵首文化已不存在,盼「獵首笛」所呈現英勇、榮耀的文化精髓永遠留傳。

    賽德克族傳統樂器一般常見的是口簧琴及木琴,其實還有一種神秘的樂器「獵首笛」,許多年輕族人都沒見過,由於是早期族中勇士獵首後吹奏的樂器,可能也因日治時期嚴格禁止獵首文化後也跟著消失。

    仁愛鄉廬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張鈞凱表示,翻閱早期的舊照片,曾發現照片中的人物握有1件他從來問看過的器具,後來調查與詢問之下才知道是「獵首笛」,長約30公分的笛子,用途是出草獵人頭之後,藉由吹笛聲,引領、撫慰、召回被獵者的靈魂,過去只有獵過首級的男子才能配戴,象徵男子已經成年,也可以紋面。

    目前也在部落讓學童嘗試自製「獵首笛」,讓消失的傳統樂器能再度於部落流傳,雖然獵首出草的文化已不存在,但「獵首笛」所代表英勇、榮耀的文化象徵能夠持續傳承下去。

    仁愛鄉廬山部落學童埋首利用竹子製作傳統樂器「獵首笛」。(記者佟振國翻攝)

    仁愛鄉廬山部落學童埋首利用竹子製作傳統樂器「獵首笛」。(記者佟振國翻攝)

    早期「獵首笛」用於出草獵人頭後祭祀儀式。(記者佟振國翻攝)

    早期「獵首笛」用於出草獵人頭後祭祀儀式。(記者佟振國翻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