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好兄弟拜越多!溪州農會拜芭樂最誠意

挽救芭樂價格低迷,溪州農會破除禁忌,用芭樂祭拜好兄弟。(記者顏宏駿攝)
〔記者顏宏駿/溪州報導〕傳統民間忌諱用芭樂祭拜好兄弟,擔心「芭樂籽吃進肚,拉出來,生出更多芭樂」,但彰化縣溪州鄉為全國芭樂的重要產區,對於「拜芭樂」毫無禁忌,今天中元節一樣把「一大堆的芭樂」擺上供桌,總幹事彭顯賦說,要破除迷信,他們每年拜芭樂,都平平安安,業績長紅。
彭顯賦表示,芭樂是溪州鄉最重要的作物,現在價格崩跌,農民血本無歸,農會更應帶頭提振買氣,農民的「巴肚」最重要,至於神明或好兄弟,心誠則靈,祭祀的繁文縟節暫時先擺一邊。
他表示,他從小在農村長大,對於芭樂、釋迦、蕃茄等有籽的水果不能拿來祭拜,早有聽聞,但時代改變,人的觀念也要跟著改變,現今的芭樂都是「無性(扦插)」繁殖,誰還用種子?「含籽的水果不宜拜神」這種觀念,實在應該改變。
北斗鎮地方文史工作者謝瑞隆表示,芭樂禁拜神明或好兄弟的觀念來自早期的農村社會,因為吃芭樂籽不易消化,掉入糞坑裡,不久長出「芭樂苗」,於是人們便認為「神沒有把供品吃進去」,所以含籽的水果,籽會從身體排出,都被認為不潔,不宜當作供品,但現在民間都改用化糞池,水果栽培的技術也日新月異,傳統祭儀的禁忌也該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