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南海仲裁案結果 中菲有義務遵守
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羅素。(中央社)
國際法庭若有司法管轄權 仲裁效力等同條約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二十一日報導〕針對菲律賓在國際法庭狀告中國南海仲裁一案,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羅素今天表示,如果國際法庭認定它對本案有司法管轄權,不管喜不喜歡,中國和菲律賓都有義務遵守仲裁結果,這個效力等同條約。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今天舉行年度南海問題研討會,中國、東協、美國和澳洲學者都受邀參加,但台灣代表並未受邀。羅素應邀發表午餐演說時表示,國際法庭在南海主權爭議中要仲裁的不是主權問題,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國際法庭有權審視對本案是否有司法管轄權。若有,則將進一步審視菲國的主張是否有法律依據。
仲裁結果 仍無法解決南海爭議
羅素說,中國和菲律賓在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時,已經同意經由這個強制的機制解決爭端,因此,國際法庭的仲裁結果對爭議雙方有法律約束力,這是一個條約。為了維持法治,不論喜歡與否,菲中兩國都有責任遵守最後的仲裁結果。
羅素表示,中方宣稱國際法庭對本案沒有司法管轄權,因此國際法庭會仔細檢視中方的立論,一旦認定它對本案確有司法管轄權,接著就會檢視雙方主張的合法性,包括中國的「九段線」。若國際法庭認定「九段線」主張不符海洋法公約,尤其是如果國際法庭裁定中國填造的土地不能合法產生專屬經濟海域與大陸棚的權利,中菲海權主張重疊的部分就會大幅減少,希望這樣能使摩擦也減少。
但羅素也承認,國際法庭的仲裁結果不能解決南海的主權爭議。美國忠告涉及南海主權爭議的各方,首先要降溫,停止造陸以創造大家「呼吸的空間」;二是停止在島礁上建造新設施;三是停止島礁上的軍事化行動。
對於中方質疑美國過去對菲律賓和越南在南海的擴張行為不聞不問,如今強力批評中國是雙重標準。羅素說,美方關切的不是主權,而是中國的「行為」。一是中國造島的規模前所未見,一年內填出兩千英畝的土地;二是中國造陸的速度極快,一年超過這些國家二十年的總和;三是中方在這些島礁上部署的軍事能力遠超過東協國家;四是周邊國家質疑中國的意圖。
不過,美國學者葛來儀表示,即使國際法庭做出有利菲國的仲裁結果,並具有法律效力,缺乏執行機制仍是一大問題。